《出塞行四首送郭建初归戚都护幕中》

时间: 2025-01-04 10:32:28

蓟门白日塞烟开,记室翩翩草檄才。

卫霍空教尊贵甚,当年投笔有谁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蓟门白日塞烟开,
记室翩翩草檄才。
卫霍空教尊贵甚,当年投笔有谁来?

白话文翻译:

在蓟门,白天的阳光照耀,塞外的烟雾渐渐消散;
我在书房中写下了飞舞的草书,真是才华横溢。
卫青和霍去病的丰功伟绩,空自使得尊贵的地位增加,
而当年有谁能像他们那样投笔成就一番事业呢?

注释:

  • 蓟门:指的是古代的一个边关,位于今北京市附近。
  • 白日:指明亮的白天。
  • 塞烟:边塞的烟雾,常指战争或边境生活的艰苦。
  • 记室:书房,写作的地方。
  • 翩翩:形容书法的轻快飘逸。
  • 草檄:草书,檄文,指一种书法风格。
  • 卫霍:指的是历史上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代表着英雄豪杰。
  • 尊贵:指地位高贵。
  • 投笔:比喻志向,投笔成文或投笔从戎。

典故解析:

  • 卫青和霍去病:两位西汉名将,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而著称,常被后人所赞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克晦(约1570-1620),明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样,常表达对社会时事的关切与对历史人物的仰慕。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边塞的景象以及历史英杰的成就,表达了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蓟门的景象,展现了一幅边塞的画面,诗人在自然景物中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思考。开头的“白日”与“塞烟”,形成鲜明对比,既有阳光明媚的希望,又有边境战事的严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索。接下来的“记室翩翩草檄才”,诗人自谦地表达了自己在书房中写作的情景,透露出一种对文人生活的渴望与对历史豪杰的崇拜。

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卫青和霍去病的提及,反映出诗人对当年英雄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让诗人感叹,今天的文人是否还有这样的志向与抱负?整首诗在对比中揭示出一种历史的苍凉感,既有对英雄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充满了哲理性与情感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一个光明的日子,边塞的烟雾散去,象征着战争的结束或和平的来临。
  • 第二句:表达诗人在书房中书写的情景,显示出他的文才。
  • 第三句:提到卫青和霍去病的成就,表示他们的地位是空洞的尊贵,暗示对当今时代的失望。
  • 第四句:反问当年有谁能够像他们那样志向远大,表达对历史的无奈与对现实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成就形成鲜明的对比。
  • 反问:通过反问句加深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现实的困惑。
  • 象征:塞烟象征战争与困苦,白日象征希望与和平。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游走,反映了诗人对英雄豪杰的崇敬与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呼唤着人们对于志向与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对功名利禄的无奈与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蓟门:象征边防与历史的交汇。
  • 白日与塞烟:象征希望与战争的对立。
  • 草檄:代表文人的才华与书写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蓟门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边塞
    D. 繁华

  2. 诗中提到的卫青和霍去病代表了什么? A. 文人
    B. 历史英雄
    C. 商人
    D. 政客

  3. 诗的最后一句“当年投笔有谁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失落与无奈
    C. 愤怒
    D. 快乐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其他关于边塞的诗作,如王昌龄的《出塞》和李白的《塞下曲》。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绘边塞风光,表达对英勇将士的崇敬,但更侧重于战争的直接体验与豪情。
  • 李白《塞下曲》:表现出诗人对边塞生活的豪放情怀,情感更为直接,气势磅礴。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黄克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