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

时间: 2025-01-14 10:22:55

梦回隔竹漏声残,春起移灯看牡丹。

无力东风暗吹烛,独披清露倚雕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晓
张玉娘 [元代]

梦回隔竹漏声残,
春起移灯看牡丹。
无力东风暗吹烛,
独披清露倚雕阑。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早晨,在梦中醒来,听到竹子间透出的微弱声响,
春天的气息让我移开灯来欣赏牡丹花。
东风来得无力,烛光在暗淡中摇曳,
我独自披着清晨的露水,倚靠在雕刻的栏杆上。

注释:

  • 梦回:梦中醒来,表示刚刚从梦境中回到现实。
  • 隔竹:竹子之间,指周围环境的宁静。
  • 漏声残:细微的声响,像是从竹子间漏出来的,暗示清晨的寂静。
  • 春起:春天的气息开始显现。
  • 移灯:把灯光移开,以便更好地欣赏外面的景色。
  • 无力东风:形容东风轻柔,无力地吹着。
  • 独披清露:独自一人在清晨的露水中,感受春天的清新。
  • 倚雕阑:靠在雕刻精美的栏杆上,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状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牡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富贵、美丽的花。诗人通过描绘牡丹的美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同时,竹子在古诗中常常与清雅、高洁相联系,增添了诗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玉娘是元代著名女诗人,生平不详,但她的诗词以清新、自然著称,常以女性的视角表达情感。她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春晓》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早晨景象,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春天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诗中流露出一种安静而美好的情感。

诗歌鉴赏:

《春晓》是一首描绘春天清晨的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以“梦回隔竹漏声残”引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清晨图景,竹子间的微弱声音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接着,诗人“春起移灯看牡丹”,在春天的气息中,移开灯光欣赏牡丹,体现了对春天美景的向往与珍惜。接下来,“无力东风暗吹烛”,东风虽轻却使烛光摇曳,表现出一种柔和的无力感,似乎暗示着春天的温柔与脆弱。最后一句“独披清露倚雕阑”,诗人独自一人,披着清晨的露水,倚靠在雕刻精美的栏杆上,这种情景不仅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也流露出一丝孤独与沉思。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柔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梦回隔竹漏声残:诗人梦中醒来,听到竹子间的微弱声响,表达一种清晨的静谧感。
  2. 春起移灯看牡丹:春天的气息使得诗人移开灯光来欣赏牡丹,象征着对春天美好的向往。
  3. 无力东风暗吹烛:东风轻柔地吹动烛光,传达出一种温柔的无力感,与春天的气息相呼应。
  4. 独披清露倚雕阑:诗人独自站在栏杆旁,感受清晨的露水,展现出一种闲适与沉思的情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气息与牡丹的美相结合,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拟人:东风被赋予了“无力”的状态,使得自然更具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梦回隔竹,春起移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想象与希望。
  • :象征着高洁与宁静。
  • 牡丹:象征着富贵与美丽,春天的代表。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带来生机。
  • 清露:象征着清新与自然,表现了春天的气息。
  • 雕阑:象征着生活的雅致与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天的代表花是什么?

    • A. 菊花
    • B. 牡丹
    • C. 荷花
    • D. 桃花
  2. 诗中“无力东风”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强烈
    • B. 无奈
    • C. 激动
    • D. 悲伤
  3. 诗的最后一句“独披清露倚雕阑”表达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 A. 兴奋
    • B. 忧伤
    • C. 闲适
    • D. 紧张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离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张玉娘的《春晓》更加注重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美,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反映了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展现了诗歌丰富的表现力。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