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韩揆之江西(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 李冶 〔唐代〕 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 万里江西水,孤舟何处归。 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 唯有衡阳雁,年年来去飞。
白话文翻译:
我们相互指着杨柳,离别的情感变得更加依依不舍。 跨越万里的江西水域,孤独的小船将归向何方? 湓城的潮水无法到达,夏口的音信也应该稀少。 只有衡阳的雁群,年年往返飞翔。
注释:
- 相看指杨柳:指诗人与友人分别时,共同指向杨柳,象征离别之情。
- 别恨转依依:离别的恨意变得更加依依不舍。
- 万里江西水:形容江西水域广阔,距离遥远。
- 孤舟何处归:孤独的小船将归向何方,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关切。
- 湓城潮不到:湓城(今江西九江)的潮水无法到达,暗喻音信难通。
- 夏口信应稀:夏口(今湖北武汉)的音信也应该稀少,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孤寂。
- 唯有衡阳雁:衡阳(今湖南衡阳)的雁群,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不变的自然规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冶,唐代女诗人,字季兰,以才情著称,与薛涛、鱼玄机并称“唐代三大女诗人”。她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婉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冶送别友人韩揆(或阎伯钧)前往江西(或江州)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和对友人前途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杨柳为象征,开篇即点明了离别的主题。诗中“万里江西水,孤舟何处归”一句,不仅描绘了江西水域的广阔,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深深忧虑。后两句通过对湓城潮水和夏口信稀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孤寂感。结尾以衡阳雁的年年飞翔,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规律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看指杨柳”:杨柳常被用作离别的象征,这里诗人通过指向杨柳,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 “别恨转依依”:离别的恨意变得更加依依不舍,情感更加深沉。
- “万里江西水”:形容江西水域的广阔,也暗示了离别的遥远。
- “孤舟何处归”:孤独的小船将归向何方,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关切。
- “湓城潮不到”:湓城的潮水无法到达,暗喻音信难通。
- “夏口信应稀”:夏口的音信也应该稀少,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孤寂。
- “唯有衡阳雁”:衡阳的雁群,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不变的自然规律。
修辞手法:
- 比喻:杨柳作为离别的象征,比喻离别的情感。
- 拟人:孤舟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万里江西水,孤舟何处归”,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通过杨柳、孤舟、潮水、雁群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和对友人前途的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离别的象征。
- 孤舟:孤独和不确定的象征。
- 江西水:广阔和遥远的象征。
- 湓城潮:音信难通的象征。
- 夏口信:音信稀少的象征。
- 衡阳雁:岁月的流转和不变的自然规律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相看指杨柳”中的“杨柳”象征什么? A. 离别 B. 相聚 C. 思念 D. 希望
-
“孤舟何处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关切 C. 愤怒 D. 失望
-
“唯有衡阳雁”中的“衡阳雁”象征什么? A. 离别 B. 相聚 C. 岁月的流转 D. 希望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
- 杜甫《送友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冶的《送韩揆之江西》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李冶的诗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而王维的诗则更加注重景物的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冶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李冶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李冶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