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打叠归装剩一肩。
只凭忠信涉狼烟。
太湖湖水曾亲见,应讶飞车入浙边。
行不得,睡无眠。
亦知今夕是何年。
梅花不管兴亡事,
绿惨红嫣总可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肩上背负着行囊,归来的路途艰辛,只能凭借忠诚与信念在战乱的烟火中行走。太湖的湖水曾经见证过他的身影,而如今却只能惊讶于那飞驰的列车进入了浙江的边境。此时此刻,他既无法前行,也无法入眠,心中清楚今天是什么年份。梅花对于兴亡并不在意,绿叶和红花依旧让人感到怜惜。
注释:
- 打叠:指把物品整理、收拾好。
- 狼烟:指战争的烟火,象征战乱和动荡。
- 飞车:指现代交通工具,象征时代的变迁。
- 梅花:梅花常被视为坚韧和高洁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三,近代诗人,生于清末,生活在社会动荡的年代,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融。他的诗风常常带有悲凉和深思,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历史动荡的时期,诗人面对社会变革,感受到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国家兴亡的悲哀,试图通过自然意象反映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变迁、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在一系列生动的意象中,诗人以“打叠归装剩一肩”开篇,传达出一种负重而归的沉重感,接着通过“忠信”与“狼烟”的对比,表达了对忠诚的坚守与战争的无奈。太湖的湖水作为见证者,承载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与现实的冲突。
接下来的“行不得,睡无眠”更是将诗人的心境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力感与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以“梅花”作为结尾,虽身处动荡,却依然能够欣赏自然的美好,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情感的交织,使整首词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性的光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打叠归装剩一肩:在归来的路上,肩上背负的行囊显示了旅途的艰辛。
- 只凭忠信涉狼烟:在战乱中,依靠的是忠诚和信念。
- 太湖湖水曾亲见:太湖的水见证了诗人的经历与过往。
- 应讶飞车入浙边:现代交通的迅捷与历史的沉重形成对比。
- 行不得,睡无眠:表明诗人的心境烦乱,无法前行和安眠。
- 亦知今夕是何年:意识到时光流逝与自身处境的困惑。
- 梅花不管兴亡事:梅花不受历史变迁的影响,反而显得高洁。
- 绿惨红嫣总可怜:对生命的苦与美感到怜惜,体现诗人的感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现代交通比作历史的对比,体现时代的变迁。
- 拟人:梅花被赋予情感,表现出对兴亡无所畏惧的态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感叹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内心的坚韧。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尽管经历风雨,依然傲然绽放。
- 太湖:作为见证者,象征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流逝。
- 狼烟:象征战争与动荡,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狼烟”指代什么?
- A. 自然灾害
- B. 战争
- C. 旅行
-
诗人对梅花的态度是:
- A. 漠不关心
- B. 高度赞美
- C. 感到怜惜
-
诗中“行不得,睡无眠”表达了诗人的:
- A. 快乐
- B. 无奈
- C. 忧伤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
诗词对比:
- 与李白《将进酒》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但刘三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无奈,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豪情与纵酒的洒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的文学评论与现代解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