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4-09-19 20:40:56

曾共山游复水嬉。

旧同携处耐人思。

沧波一客愁空阔,不信秋来不费词。

鸥梦渺,雁书迟。

而今已是菊花期。

却看素影聪明甚,可向西风忆别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共山游复水嬉。
旧同携处耐人思。
沧波一客愁空阔,
不信秋来不费词。
鸥梦渺,雁书迟。
而今已是菊花期。
却看素影聪明甚,
可向西风忆别离。

白话文翻译

曾经一起在山中游玩,又在水边嬉戏,
旧时携手的地方令人思念。
在广阔的沧波中,我这个旅人感到愁苦无边,
我不相信秋天的到来不会让我有话可说。
海鸥的梦遥远而渺小,雁的书信也迟迟未至。
如今已经是菊花盛开的时节,
但我却看到那素雅的影子显得格外聪明,
不禁在西风中怀念起曾经的别离。

注释

  • 曾共:曾经一起。
  • 水嬉:在水边嬉戏。
  • 耐人思:让人思念,令人沉思。
  • 沧波:广阔的水波,形容大海或江河。
  • 不信:不相信。
  • 菊花期:菊花盛开的时节,象征秋天。
  • 素影:清雅的身影。
  • 忆别离:怀念分别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元昭,清代诗人,精于词赋,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季,正值菊花盛开之时,诗人借此时节思念往昔的友人和美好时光,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鹧鸪天》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思考。诗的前两句“曾共山游复水嬉”通过简单的叙述勾勒出与友人一起游玩时的乐趣,反映了深厚的友谊。接下来“沧波一客愁空阔”则转向感慨,表达了在广阔的水面上,孤独的旅人感受到的无边愁绪,形成鲜明对比。

“而今已是菊花期”一句,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到来,也象征着成熟与离别。接下来的“却看素影聪明甚”则是对当下的反思,尽管面临别离,但那清雅的身影依然令人难以忘怀,展现出诗人对美好记忆的珍惜。

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友谊的向往,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共山游复水嬉:回忆与友人曾经共游于山水之间,渲染出亲密无间的友情。
  2. 旧同携处耐人思:提到曾经携手的地方,令人深思与怀念。
  3. 沧波一客愁空阔:在广阔的水面上,旅人的愁苦似乎无边无际。
  4. 不信秋来不费词:不相信秋天的来临会无话可说,暗示即使愁苦也会有表达的需求。
  5. 鸥梦渺,雁书迟:海鸥的梦境遥远,雁的书信也迟迟未到,表现了思念的遥远与无奈。
  6. 而今已是菊花期:时间已到菊花盛开的季节,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7. 却看素影聪明甚:看那素雅的身影显得聪慧而动人,引发对往昔的怀念。
  8. 可向西风忆别离:在西风中怀念那段离别的时光,情感愈加深刻。

修辞手法

  1. 对比:如“山游”与“水嬉”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2. 比喻:将孤独的心情联系到“沧波”,增强了诗的意境。
  3. 象征:菊花象征着秋天与成熟,富含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往昔友谊的追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友情珍视的深刻感慨,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意象分析

  • 山水: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自然的和谐美。
  • 菊花:象征秋天的到来与生命的成熟。
  • 鸥与雁:象征思念与孤独,海鸥的梦与雁的书信传递着远方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菊花期”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冬天

  2. “鸥梦渺,雁书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思念
    C. 忧虑

  3. 诗中“沧波一客”指的是什么?
    A. 旅人
    B. 海鸥
    C. 菊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更加侧重于个人的情感细腻,而郑元昭的《鹧鸪天》则在自然与情感的对比中展现出更丰富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