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时间: 2025-01-01 16:18:09

惆怅兴亡系绮罗,世人犹自选青娥。

越王解破夫差国,一个西施已是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惆怅兴亡系绮罗,世人犹自选青娥。
越王解破夫差国,一个西施已是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惆怅,仿佛这些都是与华丽的绮罗相连。世人仍然在选择美丽的女子,正如当年西施的美貌。越王勾践成功地打破了夫差的国,而像西施这样美丽的女子其实已经是数不胜数了。

注释:

  • 惆怅:心中忧愁、感到失落。
  • 兴亡:指国家的兴起与灭亡。
  •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象征奢华的生活。
  • 青娥:指美丽的女子,古代常用词汇。
  • 越王:越国的国君勾践。
  • 夫差国:吴国的国君夫差。
  •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以美丽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注,唐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人物心理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美丽女子的思考,体现了历史与美的交织。诗中提到的西施是国破家亡的象征,寄托着对美丽与命运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施这一历史人物为引,探讨了国家兴亡与个人美丽之间的关系。开头两句用“惆怅兴亡系绮罗”引入,表现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绮罗作为奢华的象征,暗示着国家的繁荣与衰落与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世人犹自选青娥”一句,反映了人们在动荡的时代,仍然追求美丽与享乐的心态,似乎忘却了历史的教训。最后两句提到的“越王解破夫差国”,揭示了历史的轮回与宿命,西施不仅是一位绝世美女,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整首诗在抒情中夹杂着对历史的沉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美与权势、个人与国家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惆怅兴亡系绮罗:表达了对国事兴亡的忧虑,华丽的绮罗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2. 世人犹自选青娥:尽管国家动荡,人们仍然追求美好的事物,反映出人性对美的向往。
  3. 越王解破夫差国:提及历史事件,指出越王勾践的成功,暗示历史中的兴亡循环。
  4. 一个西施已是多:西施的美丽似乎并不稀有,象征着美的普遍性与时代变迁。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的结构工整,形成了音韵的美感。
  • 比喻:将兴亡与绮罗相连,暗示美丽与权势的关系。
  • 反讽:在美丽与历史的对比中,展现人们对当下的轻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西施的美丽,探讨了国家的兴亡与个人命运的关系,揭示了在历史长河中,个人美丽的短暂与国家命运的无常,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绮罗:象征奢华与繁荣,体现了历史的灿烂与短暂。
  • 青娥:代表美丽的女子,反映人们对美的渴望。
  • 西施:象征着绝世的美丽与历史的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西施”是哪个国家的女子? A. 吴国
    B. 越国
    C. 魏国
    D. 汉国

  2. 填空题:诗中“世人犹自选青娥”反映了人们对__的追求。

  3. 判断题:全诗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无所谓态度。 (对/错)

答案:

  1. A
  2. 美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关注历史兴亡,但更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 李白《将进酒》:强调享乐与人生短暂,与卢注的追求美丽的主题相呼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