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天坛山
谢榛 〔明代〕
偶逢双玉童,相引蹑云去。
犬吠洞门开,三花最深处。
白话文翻译:
偶然遇见了两位玉童,他们相互引导我,轻轻踏上云端而去。
听见犬吠声响,洞门便打开,最深处的地方绽放着三朵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偶逢:偶然相遇。
- 双玉童:指两个仙童,常在古诗中代表神仙或童子。
- 蹑云去:轻轻地踏着云彩而去,形容轻盈的动作。
- 犬吠:犬吠声。
- 洞门:山洞的门口。
- 三花:指三朵花,可能寓意美好或吉祥的事物。
典故解析:
- 玉童:在古代神话中,玉童是天界的仙童,代表纯洁与美好。
- 云去:常用于描绘仙境,表示超凡脱俗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明代诗人,字景升,号止庵,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常带有道家思想影响。
创作背景: 诗作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谢榛在游览天坛山时,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神秘,灵感迸发而作。这首诗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神秘世界的探索。
诗歌鉴赏:
《游天坛山》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图景,通过偶然的邂逅与云端的轻盈,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表现了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诗中“偶逢双玉童”二句,给人以一种恍若梦境的感觉,仿佛与神仙有了亲密接触,诗人内心的欢愉与轻松跃然纸上。
随后“犬吠洞门开”描写了自然与人之间的互动,犬吠声象征着生活的气息,洞门象征着通往未知的世界。最后一句“三花最深处”,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美丽,更隐含了对人生深处的探寻与思考。
整首诗以一种轻快的语调,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天地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偶逢双玉童:诗人偶然遇见了两位仙童,暗示了超凡脱俗的体验。
- 相引蹑云去:仙童引导诗人,象征着轻松自在的追随与探索。
- 犬吠洞门开:犬吠声的出现,仿佛拉回了现实,洞门的开启象征着进入新世界的可能。
- 三花最深处:三朵花的绽放,象征着美好与希望,最深处可能暗示着人生的深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玉童”比喻为纯洁的存在,增添了神秘色彩。
- 拟人:犬吠声被赋予了开启洞门的能力,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游览天坛山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深处的思索,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童:象征纯洁、神秘的力量。
- 云:象征自由与超脱。
- 犬吠:代表生活的气息与现实。
- 三花:象征希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双玉童”代表什么?
- A. 普通孩童
- B. 仙童
- C. 动物
-
“犬吠洞门开”中的“犬吠”指的是什么?
- A. 狗叫声
- B. 鸟叫声
- C. 人声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悲伤
- B. 悠然自得
- C. 疲惫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美,表达隐逸的情感。
- 李白的《庐山谣》:展现对自然的赞美与向往。
诗词对比:
- 《游天坛山》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游天坛山》更注重与神秘世界的接触,而《送元二使安西》则更多地表现离别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探讨谢榛及其时代背景的书籍。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介绍古诗词鉴赏技巧的参考书。
- 《谢榛诗集》: 收录谢榛的各类诗作,供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