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侍御塞上》
时间: 2025-01-01 12:55: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王侍御塞上
谢榛 〔明代〕
君王重简命,尔志在澄清。
节钺分西顾,风寒护北征。
羽旗风外合,骢马雪中行。
直渡桑乾水,还临骠骑营。
九关多猛士,百战有长城。
夜半仍传檄,天寒未解兵。
黑山横宝剑,青海动金钲。
独仗防边策,兼收抗疏名。
虚心当国事,高议见儒生。
壮岁思铭鼎,空言陋请缨。
乘秋摧虏气,计日答皇情。
应遣龙庭使,驰书到玉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对边防将领的鼓励。诗人在开头提到君王重视简命,说明国家形势紧迫,作者希望能为国家的清明出一份力。接着提到西方的决策和北方的寒风,形象地描绘了边疆的艰苦。然后描述边军在雪中行军的情景,强调了士兵的勇敢和坚韧。接下来的几句提到九关的猛士和长城的战斗,表现了边境的危险与防守的必要。
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的决心与期许,期待龙庭的使者能够将自己的心意传达给皇帝,展现出一种为国捧心、力求报效的情怀。
注释:
- 简命:简命是指简短的命令,强调事情的重要性。
- 节钺:节和钺都是古代的兵器,象征军权和将领的地位。
- 骢马:骢马指的是一种骏马,常用于战争和出征。
- 桑乾水:桑乾是指桑乾河,古代边境的重要水道。
- 龙庭:指皇宫,象征朝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公元1567年—公元1620年),字尚志,号清白,明代诗人,擅长古诗词,风格豪放,常以边塞诗著称。他生于动荡的时代,常常关心国家的命运和边疆的安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末,正值国家危机四伏之际,诗人通过对边防将领的寄语,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希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诗歌鉴赏:
《寄王侍御塞上》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诗人在诗中展现了壮阔的边疆景象和军旅生活。全诗通过对军事将领的寄语,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展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开头两句提到“君王重简命”,可以看作是对当时状况的直接回应,体现出国家对将领的信任与期望。接下来的描写则生动地刻画了边疆的严酷环境,表达了将士们在风寒雪霜中毅然出征的壮志。
诗中“九关多猛士,百战有长城”两句,强调了边疆守卫的重要性,暗含对边防将领的赞赏。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激昂,既有对当下艰难环境的无奈,也有对未来胜利的渴望。在结尾部分,诗人寄希望于龙庭使者,将自己的心意传达给皇帝,展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达了对国家的深厚忠诚和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王重简命:君王重视简短的命令,说明事情紧迫。
- 尔志在澄清:你的志向是为了国家的清明。
- 节钺分西顾:将领们朝向西方,分配兵权。
- 风寒护北征:北方冷风中护卫出征。
- 羽旗风外合:旗帜在风中飘动,展现出气势。
- 骢马雪中行:骏马在雪中行进,艰难而坚韧。
- 直渡桑乾水:直接渡过桑乾河,表明决心。
- 还临骠骑营:返回骠骑营地,暗示胜利归来。
- 九关多猛士:九关地区有众多勇士,英勇无畏。
- 百战有长城:经历百战,长城依然坚固。
- 夜半仍传檄:夜半传递战令,紧急而重要。
- 天寒未解兵:天寒地冻,士兵未能解甲。
- 黑山横宝剑:黑山之中横亘着宝剑,象征着防守。
- 青海动金钲:青海一带的金声响动,暗示战事。
- 独仗防边策:独自承担防边的策略。
- 兼收抗疏名:兼收并蓄,广纳意见。
- 虚心当国事:虚心对待国家事务。
- 高议见儒生:高尚的议论,向士人请教。
- 壮岁思铭鼎:壮年时希望铭刻功业。
- 空言陋请缨:空谈无用,渴望实质性的成就。
- 乘秋摧虏气:乘着秋风,打击敌人。
- 计日答皇情:按日响应皇上的期望。
- 应遣龙庭使:应该派遣龙庭使者。
- 驰书到玉京:迅速将书信送到皇宫。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气势和情感。如“黑山横宝剑,青海动金钲”,通过意象的对比,表现出战争的紧迫和边防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国家的关心和对边防将领的鼓励,展现出一种忠诚与责任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强盛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黑山:象征着险恶的环境和敌人的威胁。
- 骢马:代表了勇气和战斗精神。
- 羽旗:象征着军队的气势和士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君王重简命”,这里的“简命”指的是: a) 简短的命令
b) 长篇大论的命令
c) 轻松的命令
d) 不重要的命令 -
“九关多猛士”中的“九关”指的是: a) 一种食物
b) 边防的地区
c) 一种游戏
d) 古代的都城 -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方式将自己的心意传达给皇帝? a) 写信
b) 亲自上京
c) 派遣龙庭使者
d) 通过朋友
答案:
- a) 简短的命令
- b) 边防的地区
- c) 派遣龙庭使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王昌龄《出塞》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谢榛的《寄王侍御塞上》更加强调了边防将领的责任与勇气,而王之涣则更加侧重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这种风格上的差异,反映了两位诗人对国家和个人情感的不同关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代边塞诗选》
- 《谢榛生平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