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灵山寺行坚师院》

时间: 2025-01-06 14:18:48

西岩一径不通樵,八十持杯未觉遥。

龙在石潭闻夜雨,

雁移沙渚见秋潮。

经函露湿文多暗,香印风吹字半销。

应笑东归又南去,越山无路水迢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灵山寺行坚师院
作者:许浑 〔唐代〕

西岩一径不通樵,
八十持杯未觉遥。
龙在石潭闻夜雨,
雁移沙渚见秋潮。
经函露湿文多暗,
香印风吹字半销。
应笑东归又南去,
越山无路水迢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寺环境。西边的山岩上小路不通,连樵夫都无法前来,诗人手握酒杯,虽然年过八十,却依然觉得时光慢慢流逝。山间的龙在石潭中听着夜雨,雁在沙滩上看着秋潮的变化。经书被露水打湿,文字模糊不清,香印被风吹散,字迹也半隐半现。最后,诗人感叹自己东归又南去,越过山岭,却发现水路漫长无尽。

注释

  • 西岩:指西边的岩石。
  • :砍柴的人,常常指代山林中的人。
  • 龙在石潭:暗指山中的灵气,龙象征着高贵与灵动。
  • 经函:指装经书的箱子。
  • 香印:指用香熏制的印章,通常用来盖在书信或文书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字子渊,号东皋,唐代诗人,生于晚唐时期,少有名声,但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许浑常以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为题材,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许浑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诗人身处灵山寺,感受着自然的静谧与悠远,产生了对时光流逝的哲思。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描绘灵山寺的环境及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一个超然物外的境界。开篇以“西岩一径不通樵”引入,展现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氛围,暗示诗人与世隔绝,心境清幽。接着,诗人用“龙在石潭闻夜雨”与“雁移沙渚见秋潮”描绘了山水景色,展现了自然的生动与灵动。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后半部分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感受,提到“经函露湿文多暗”,暗示着知识的渊博与人生的无常,书卷被雨水浸湿,无法再清晰。最后以“应笑东归又南去”收尾,表现出诗人对归路的无奈与自然的无情,尽显人生的哲学思考。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许浑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岩一径不通樵:西边的山路无人通行,显得格外寂静。
  2. 八十持杯未觉遥:年过八十的诗人,手握酒杯,似乎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3. 龙在石潭闻夜雨:龙在水潭中,听着夜雨的声音,体现出一种灵动与神秘。
  4. 雁移沙渚见秋潮:大雁在沙洲上迁徙,看到秋潮的变化,寓意着季节的变化。
  5. 经函露湿文多暗:经书被露水打湿,字迹模糊,使知识的传递变得困难。
  6. 香印风吹字半销:香印被风吹散,字迹渐渐消失,象征着记忆的流逝。
  7. 应笑东归又南去:诗人感叹自己东边归来又向南去,显得无奈。
  8. 越山无路水迢迢:越过山岭却无路可走,水流漫长无尽,突出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龙在石潭”比喻自然的灵动。
  • 对仗:如“经函露湿文多暗”与“香印风吹字半销”,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如龙与雁的描写,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灵山寺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体现出对时光流逝的忧虑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孤独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同时也反思着人生的无常与归属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岩:象征寂静与孤独。
  • :象征高贵与灵动,代表自然的神秘力量。
  • :象征迁徙与季节的更替。
  • 经函:象征知识与智慧的传递。
  • 香印:象征记忆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西岩一径不通樵”表达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热闹的集市
    • B. 幽静的山林
    • C. 繁华的街道
  2. “龙在石潭闻夜雨”中的“龙”象征着什么?

    • A. 权力
    • B. 灵动与神秘
    • C. 孤独
  3.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忽视
    • B. 忧虑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比较许浑的《题灵山寺行坚师院》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描绘山水意境,但王维的诗歌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许浑则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