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歌辞。明妃怨》

时间: 2025-01-01 15:19:39

汉国明妃去不还,马驼弦管向阴山。

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

意思解释

琴曲歌辞·明妃怨

作者: 杨凌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汉国明妃去不还,
马驼弦管向阴山。
匣中纵有菱花镜,
羞对单于照旧颜。

白话文翻译:

汉国的明妃已经离去,再也没有回来,
马儿驮着乐器向阴山进发。
就算匣中有菱花镜,
她也羞于面对单于的旧日面容。

注释:

  • 明妃:指王嫱,即王昭君,汉朝的著名美女,因和亲匈奴而离开汉朝。
  • 不还:不再回来。
  • 马驼弦管:马驮着乐器,这里指的是乐器的演奏。
  •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一带,是古代匈奴的地盘。
  • 匣中纵有菱花镜:即使匣子里有精美的镜子。
  • 羞对:害羞面对。
  • 单于:匈奴的首领。

典故解析:

王昭君作为汉朝的明妃,为了和平,选择嫁给匈奴单于,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和亲”人物。她的故事在中国文学中经常被提及,象征着牺牲与离别的悲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凌,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与人情,擅长表达离别与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安定、边疆和亲政策盛行的时期。诗人借王昭君的故事,表达了离别的无奈与对过往的怀念,反映了边塞士兵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四句,勾勒出一幅悲伤的画面。开头两句以“汉国明妃去不还”引入,直接点明了王昭君的离去,随后以“马驼弦管向阴山”描绘出她为匈奴单于所演奏的乐曲,赋予了场景一种凄美的氛围。这种乐曲不仅是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也暗含了对现状的无奈与悲哀。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匣中纵有菱花镜”,突显出明妃的美丽,但即便再美的镜子也无法掩盖内心的羞愧与孤独。诗中“羞对单于照旧颜”更是强调了她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与对过去的留恋,借此表达了深深的自责与失落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王昭君为媒介,反映了女性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悲哀,传达出一种对故国和故人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国明妃去不还:点明主题,汉国的明妃因和亲而离去,再也无法返回故乡。
  2. 马驼弦管向阴山:描绘出明妃被迫随马车进入匈奴境内,暗示着她的命运与边疆的紧密联系。
  3. 匣中纵有菱花镜:即使她拥有美丽的镜子,象征着她的美貌与身份。
  4. 羞对单于照旧颜:表达了她对单于的羞愧与不安,尽管外表依旧光鲜,但内心的伤痛与孤独无法掩盖。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明妃去不还”和“马驼弦管”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菱花镜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身份,而阴山则象征着离别与异乡的苦楚。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王昭君的故事为核心,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女性在历史变迁中的悲剧命运,情感丰富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妃:象征着美丽与牺牲。
  • 阴山:代表着遥远的异乡与离别的哀愁。
  • 菱花镜:象征着外在的美丽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明妃离去的原因是什么? a) 战争
    b) 和亲
    c) 逃亡
    答案: b) 和亲

  2. “马驼弦管”中的“弦管”指的是什么? a) 乐器
    b) 武器
    c) 食物
    答案: a) 乐器

  3. 整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悲伤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 b) 悲伤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怨歌行》 〔汉代〕
  • 《红楼梦》中的诗词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现了对远方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壮观的自然景象。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的荣辱,情感基调不同,但同样深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