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客往睦州
—— 杨凌〔唐代〕
水阔尽南天,孤舟去渺然。
惊秋路傍客,日暮数声蝉。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在辽阔的南天尽头,水面无边无际,一只孤舟在远方渐行渐远。路旁的旅客在惊讶于秋天的景色,傍晚时分听见几声蝉鸣。
注释:
- 水阔尽南天:水面宽广,直通南边的天空。形容水面辽阔。
- 孤舟去渺然:孤独的小船在远处渐渐消失,显得渺小而孤独。
- 惊秋路傍客:秋天的景色让路旁的旅客感到惊讶。
- 日暮数声蝉:黄昏时分,听见几声蝉鸣。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友人离别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凌,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见长,擅长描写山水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送别友人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和孤独感。
诗歌鉴赏:
《送客往睦州》是一首描写送别情景的诗。诗的开篇“水阔尽南天”,以广阔的水面和天空相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开阔而自由的意境。从词句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空间的辽阔感,暗示着离别的愁绪。接下来的“孤舟去渺然”,则用一只孤舟的形象,象征着朋友的离去,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牵挂。
“惊秋路傍客”一句,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在这个季节,万物渐渐凋零,给人以伤感的氛围。最后一句“日暮数声蝉”,则通过蝉鸣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蝉声在黄昏中显得格外清晰,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哀伤。
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深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季节变迁的感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画面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水阔尽南天”:宽阔的水面延伸到南方的天空,表现出一种浩瀚的景象。
- “孤舟去渺然”:孤舟离去,渐渐变得渺小,传达出对离别的感伤。
- “惊秋路傍客”:在路旁的旅客被秋天的景色所惊讶,暗示着秋天的凄凉。
- “日暮数声蝉”:黄昏时分,几声蝉鸣响起,增添了离别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舟比作离去的友人,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蝉鸣似乎在诉说离别的哀伤,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离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以及对秋天凋零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水:象征着广阔与流动,寓意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 孤舟:代表着离别与孤独,增强了诗中的情感深度。
- 蝉:秋天的蝉鸣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舟”象征什么?
A. 友人远行
B. 自然景色
C. 时光流逝
D. 孤独感 -
“惊秋路傍客”中的“惊”字可以理解为:
A. 吓到
B. 震惊
C. 惊讶
D. 激动 -
诗中所描绘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赠汪伦》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赠汪伦》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赠汪伦》着重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而《送客往睦州》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离别相结合的感伤。两者都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但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与唐诗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