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京师》

时间: 2025-01-17 10:44:18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白话文翻译:

城市中的雪刚刚融化,荠菜开始生长,角落的门和深深的巷子里很少有人行走。在柳树梢上听到了黄鹂的鸣叫,这是春天到来的第一个声音。

注释:

  • 城雪:城市中的雪。
  • 荠菜:一种野菜,春天生长。
  • 角门:角落的门。
  • 深巷:深深的巷子。
  • 柳梢:柳树的梢头。
  • 黄鹂:一种鸟,春天时常鸣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载(1271-1323),元代诗人,字仲弘,号东篱,江西吉水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初到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春天的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杨载到达京师(今北京)时所作,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初春的景象,通过“城雪初消”、“荠菜生”、“少人行”等细节,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春日图景。诗中的“柳梢听得黄鹂语”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听觉意象,将春天的到来具象化为黄鹂的鸣叫,给人以强烈的感官体验。整首诗情感平和,却又不失生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雪初消荠菜生”:描绘了城市中雪刚刚融化,荠菜开始生长的景象,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 “角门深巷少人行”:通过描述角落的门和深深的巷子里很少有人行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柳梢听得黄鹂语”:运用听觉意象,将春天的到来具象化为黄鹂的鸣叫,给人以强烈的感官体验。
  • “此是春来第一声”:强调黄鹂的鸣叫是春天到来的第一个声音,突出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黄鹂的鸣叫拟人化为“语”,赋予了黄鹂以人的情感和语言能力。
  • 意象:通过“城雪”、“荠菜”、“柳梢”、“黄鹂”等意象,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天的到来,通过描绘初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和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

意象分析:

  • 城雪:象征着冬天的结束。
  • 荠菜: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柳梢: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黄鹂:象征着春天的声音和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鹂语”是指什么? A. 黄鹂的鸣叫 B. 黄鹂的歌声 C. 黄鹂的语言 D. 黄鹂的叫声
  2. 诗中的“荠菜生”暗示了什么? A. 冬天的结束 B. 春天的到来 C. 夏天的开始 D. 秋天的丰收
  3. 诗中的“角门深巷少人行”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A. 热闹的 B. 宁静的 C. 繁忙的 D. 忧郁的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鸟鸣涧》:通过描绘鸟鸣,表达了宁静的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杨载的《到京师》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杨载的诗更加平和,而杜甫的诗则带有忧国忧民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春天的诗作。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春天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