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其五
秦观 〔宋代〕
池上春归何处。
满目落花飞絮。
孤馆悄无人,
梦断月堤归路。
无绪。无绪。
帘外五更风雨。
白话文翻译:
在池塘边,春天归去的踪迹何在?
眼前是满目的落花和飞舞的柳絮。
孤零零的馆舍里静悄悄无人,
梦醒时分,月光下的堤岸通往归路。
无心绪。无心绪。
帘外正是五更时分的风雨声。
注释:
- 春归:春天的离去,暗示春光的短暂和失落。
- 满目落花飞絮:形容眼前景象的凄凉,落花和飞絮象征着春天的消逝。
- 孤馆:指没有人的房舍,象征孤独。
- 梦断:梦醒,象征梦境的破灭和现实的回归。
- 月堤:月光照射下的堤岸,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哀伤的氛围。
- 五更风雨:指清晨时分的风雨,象征着不安与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北宋著名词人,擅长婉约派词风。他的词清丽婉约,情感细腻,常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失落。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秦观的生活困境与感情波折之时,反映了他对春天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受,生动地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与惆怅。
诗歌鉴赏:
《如梦令 其五》以其清丽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受。开篇提到“池上春归何处”,用“池上”这一意象引入春天的主题,表明春天的离去给人带来了失落感。接着“满目落花飞絮”更是加深了这种感受,落花和飞絮不仅渲染了春天的凋零,也象征着青春与美好的逝去。
“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这里诗人以孤馆来表现内心的孤独,令人感受到一种萧索的氛围。梦的破灭让人回到现实,回归的路上充满了无奈。在这段描写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意象与修辞,使得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验到一种凄凉的美。
结尾的“帘外五更风雨”,不仅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也给整首词增添了几分沉重的气氛,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烦闷与无奈,正如外面的风雨一般,令人难以安宁。整首词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深刻,展现了秦观作为词人的独特风格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池上春归何处:疑问句,表达人对春天的追问,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 满目落花飞絮:描绘眼前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美的画面,象征春天的结束。
- 孤馆悄无人:表现孤独的环境,反映诗人内心的孤寂。
- 梦断月堤归路:梦的破裂与归路的模糊,暗示现实的无情。
- 无绪。无绪。:重复句式,强调失落与无奈的情绪。
- 帘外五更风雨:外界的风雨与内心的愁苦相呼应,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落花飞絮”比喻春天的消逝。
- 对仗:如“无绪,无绪”形成了独特的韵律感。
- 拟人:将春天赋予生命,表达对其的眷恋。
-
主题思想:整首词体现了一种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在美好与失落之间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落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生命的短暂。
- 飞絮:代表了流动与无常,增添了诗的飘渺感。
- 孤馆:象征孤独与寂寞,突显诗人内心的困境。
- 月堤:月光的照射代表着希望与思念,但同时也暗示着对过往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池上春归何处”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什么情感?
- A. 希望
- B. 怀念
- C. 期待
- D. 愤怒
-
“孤馆悄无人”中的“孤馆”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
- B. 孤独
- C. 快乐
- D. 思念
-
诗中“无绪”重复了几次?
- A. 一次
- B. 两次
- C. 三次
- D. 四次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女性在春天中的思念与愁苦,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 柳永的《雨霖铃》:虽主题相似,但柳永的词更多展现离愁别绪的跌宕起伏,情感更为激烈。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词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