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口占与西涧佥宪 律然 〔清代〕 汀南庵北往来频,臭味何如支许亲。 相对莫教分主客,何人不是客中身。
白话文翻译:
在汀南庵北之间频繁往来,彼此间的情谊如同支许般亲近。 相对而坐时,不必区分主客,因为每个人都是旅途中的过客。
注释:
字词注释:
- 汀南庵北:指具体的地点,庵为佛教寺院。
- 往来频:频繁地来往。
- 臭味:此处指气味相投,情谊深厚。
- 支许亲:支许,指南朝宋时期的支遁和许询,两人情谊深厚,此处比喻作者与西涧佥宪的关系。
- 相对:面对面。
- 莫教分主客:不要区分谁是主人谁是客人。
- 客中身:旅途中的身份,比喻人生如旅。
典故解析:
- 支许亲:支遁和许询是南朝宋时期的著名文人,两人交情深厚,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律然,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律然在与西涧佥宪交往频繁时所作,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如旅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如旅的感慨。首句“汀南庵北往来频”描绘了作者与西涧佥宪频繁的交往,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次句“臭味何如支许亲”用典故比喻两人的关系,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后两句“相对莫教分主客,何人不是客中身”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人生如旅,每个人都是过客的哲理,提醒人们在交往中不必过分区分主客,而应珍惜彼此的相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具体的地点和动作,描绘了作者与西涧佥宪的频繁交往。
- 次句用典故比喻两人的关系,强调了友情的珍贵。
- 后两句通过哲理性的语言,表达了人生如旅,每个人都是过客的深刻思想。
修辞手法:
- 用典:使用“支许亲”的典故,增强了诗句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 比喻:将人生比作旅途,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和人生哲理,通过具体的交往场景和深刻的哲理性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如旅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汀南庵北:具体的地点,象征着作者与西涧佥宪的交往场所。
- 支许亲:典故中的意象,象征着深厚的友情。
- 客中身:比喻人生如旅,每个人都是旅途中的过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臭味何如支许亲”中的“支许亲”指的是什么? A. 支遁和许询的友情 B. 支遁和许询的文学作品 C. 支遁和许询的哲学思想 D. 支遁和许询的政治立场
-
诗中“何人不是客中身”表达了什么哲理? A. 人生如旅,每个人都是过客 B. 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 C. 人生无常,应珍惜当下 D. 人生多变,应随遇而安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卫八处士》: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王维《送别》: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人生如旅的哲理。
诗词对比:
-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与律然的《口占与西涧佥宪》都表达了友情和人生哲理,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而律然的诗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 《全宋诗》:收录了王维的《送别》。
- 《清代诗选》:收录了律然的《口占与西涧佥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