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泛湖》

时间: 2025-01-09 00:04:30

天与湖光一派。

惟有青山稍碍。

水落岸痕深,还恐鱼龙嗔怪。

欸乃。

欸乃,个个菰菱满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泛湖
天与湖光一派。惟有青山稍碍。
水落岸痕深,还恐鱼龙嗔怪。
欸乃。欸乃,个个菰菱满载。

白话文翻译

这片湖面与天空连成一体,只有远处的青山稍微阻碍了视线。湖水退去,留下深深的岸痕,我还担心水中的鱼龙会因此而不满。啊呀,啊呀,船上满载着菰蒲和菱角。

注释

  • 如梦令:词牌名,原为词牌名《如梦令》,后以此为题作词。
  • 一派:一片,形容景色的广阔。
  • 青山:指远处的山,常用来表示自然景观。
  • 水落岸痕深:水位下降,留下的岸边痕迹。
  • 鱼龙嗔怪:鱼和龙可能会因水位变化而感到不满。
  • 菰菱:水生植物,菰为芦苇,菱为水菱,常用作食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中楣,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江南水乡,表达了诗人对湖面风光的欣赏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面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开篇“天与湖光一派”展示了湖面与天空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象,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然而,随着“惟有青山稍碍”的出现,暗示了自然景观中的一种障碍,使得景色并非完美无瑕。诗中“水落岸痕深”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湖水的变化,带出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敬畏。最后一句“个个菰菱满载”,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丰收的欣喜,也寓意着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整首诗情感真挚,细腻入微,令人感受到诗人深厚的自然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与湖光一派”:描绘了湖面与天空结合的壮丽景象。
    • “惟有青山稍碍”:暗示了自然美景的局限性。
    • “水落岸痕深”:反映了湖水退去后留下的痕迹,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 “还恐鱼龙嗔怪”:表达了对自然生物感受的关怀。
    • “欸乃。欸乃,个个菰菱满载”:传达了丰收的喜悦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水与天空的结合比作一体。
    • 拟人:赋予鱼龙以情感,表现对自然的敬畏。
    • 对仗:诗中句式对称,增强了音律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湖光山色,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意象分析

  • 湖光:象征宁静与和谐。
  • 青山:暗示自然的障碍与美。
  • 鱼龙:代表自然生物,体现对生命的关心。
  • 菰菱:象征丰收与自然的馈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天与湖光一派”意指: A. 天空与湖面的分离
    B. 天空与湖面融为一体
    C. 湖水干涸

  2. “水落岸痕深”表现了什么? A. 水位上涨
    B. 自然的变化
    C. 湖边的美丽

  3. 诗中提到的“菰菱”是什么? A. 一种鱼
    B. 水生植物
    C. 一种山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中的柔情与朱中楣《泛湖》中的自然景观形成对比,前者更多表现个人情感,后者则侧重对自然的描绘与敬仰。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文学名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