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

时间: 2024-12-26 18:22:04

灌木晴湖合,高花午榭移。

尧茨元不剪,周稼欲先知。

雨露悬蓬径,风云护竹篱。

九重欢豫地,仿佛见龙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台
马汝骥 〔明代〕

灌木晴湖合,高花午榭移。
尧茨元不剪,周稼欲先知。
雨露悬蓬径,风云护竹篱。
九重欢豫地,仿佛见龙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晴朗的午后,灌木丛和湖水交融在一起,高高的花朵在阳光下摇曳。尧帝的后裔的茅草没有被修剪,周代的农田似乎在预示着丰收。雨露洒落在蓬草的小路上,风云守护着竹篱笆。在这美好的地方,仿佛可以看到高高飘扬的龙旗,象征着国泰民安。

注释

字词注释

  • 灌木:指低矮的树木或灌木丛。
  • 晴湖:晴朗天气下的湖泊。
  • 高花:指高大的花朵。
  • 尧茨:尧帝后代的指代,指的是尧的后裔。
  • 元不剪:意思是原本没有修剪,表示自然状态。
  • 周稼:指周朝的农田或作物。
  • 雨露:洒落的雨水和露水,象征滋润。
  • 悬蓬径:指蓬草生长的小路。
  • 龙旗:古代帝王的旗帜,象征着权力和国度。

典故解析

  • :尧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代表着理想的统治者。
  •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以礼乐制度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汝骥,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

创作背景

《南台》创作于明代,是在那一时期对自然景观和理想政治的反思与描绘,表现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南台》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社会理想的诗。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湖光山色,展现出一个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灌木、湖水、高花的结合,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接下来的“尧茨元不剪,周稼欲先知”则引入了历史的维度,表现了对古代贤君及其治下丰饶景象的怀念。

“雨露悬蓬径”,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富饶的氛围,显示出自然界的恩赐。而“风云护竹篱”则暗示着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最后一句“九重欢豫地,仿佛见龙旗”将诗的意境提升到国家的繁荣昌盛,体现出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与历史典故的结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诗中蕴含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灌木晴湖合:描绘晴朗的日子里,灌木与湖水交融的美好景象。
  2. 高花午榭移:指高高的花朵在阳光下摇曳,环境宁静而美丽。
  3. 尧茨元不剪:提到尧的后代,象征着古代贤明的统治者,表现出自然未被人为破坏的状态。
  4. 周稼欲先知:暗示周代的丰饶,表现出对古代农田的向往。
  5. 雨露悬蓬径:雨露滋润了小路,表示自然的恩赐。
  6. 风云护竹篱:风云象征着自然的保护,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7. 九重欢豫地:描绘美好的国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
  8. 仿佛见龙旗:结尾以龙旗象征帝国的繁荣,表达对理想社会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九重欢豫地”比喻国家的繁荣。
  • 拟人:如“风云护竹篱”,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类的保护意象。
  • 对仗:诗中存在对称的句式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古代贤君的怀念。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古代历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国家繁荣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灌木: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湖水:象征宁静与广阔。
  • 高花:象征美丽与高尚。
  • 雨露:象征滋养与恩赐。
  • 龙旗:象征权力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尧茨”指的是谁的后代?

    • A. 周朝的贤君
    • B. 尧帝
    • C. 汉朝的帝王
  2. “雨露悬蓬径”中的“雨露”主要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自然的恩赐
    • C. 文化的传承
  3. 诗中“仿佛见龙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自然
    • B. 国家繁荣
    • C. 个人成就

答案

  1. B. 尧帝
  2. B. 自然的恩赐
  3. B. 国家繁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对比《南台》和《春江花月夜》,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南台》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历史的隐喻,而《春江花月夜》则更强调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感伤。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马汝骥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