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夜坐寄弟白山穗石》
时间: 2025-01-03 13:01: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秦淮烟月蒋山云,回首金陵隔紫氛。
别浦停桡浑不寐,孤城吹笛讵堪闻。
春来花发同高树,岭外鸿归逐旧群。
何事人生独惆怅,百年歧路几回分。
白话文翻译:
在秦淮河畔,烟雾缭绕,月光洒在蒋山的云端,回头望去,金陵城被紫色的雾霭所遮掩。离别的码头停下了船桨,夜深人静,难以入睡;孤独的城头,吹笛声传来,令人难以听清。春天来了,花儿盛开与高树齐肩,山岭之外,大雁归来,追逐着旧日的群体。人生为何总是孤独惆怅,百年之中,分道扬镳几度。
注释:
- 秦淮:秦淮河,位于南京,是著名的风景名胜。
- 金陵:南京的古称。
- 浑不寐:完全无法入睡。
- 孤城:指孤独的城市,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感。
- 鸿归:指大雁的归来,象征春天的到来与旧友重聚。
- 惆怅:指一种忧伤的情感。
典故解析:
- 秦淮烟月:出自古代文学作品,描绘了秦淮河的美丽景象,象征着繁华与宁静。
- 金陵: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代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伦以谅,明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作者在舟中夜坐时,面对金陵的自然美景和人生感悟,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与人生的困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间舟中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家乡金陵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开篇通过“秦淮烟月”和“蒋山云”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象,烟雾缭绕的河面和高耸的山峰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愁的氛围。接着,诗人回首金陵,感受到一层紫色的雾霭,似乎在暗示着离别的愁绪。
第二联通过“别浦停桡”展现了离别的寂寞与不舍,而“孤城吹笛”则进一步强调了孤独的感觉,笛声虽美,却难以传达内心的感受。后两联则通过春天的花开与大雁归来,表现出生命的轮回和对旧日时光的怀念,然而“何事人生独惆怅”又将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困惑溢于言表。
整首诗情感细腻,结构严谨,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命运的哲思,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秦淮烟月蒋山云:描绘了秦淮河的烟雾与蒋山的云雾,展现了宁静的夜晚。
- 回首金陵隔紫氛:回望金陵,烟雾与紫气相隔,隐喻着对故乡的思念。
- 别浦停桡浑不寐:在离别的码头停船,难以入睡,表现了对离别的哀愁。
- 孤城吹笛讵堪闻:孤独的城市中吹笛声,然而难以真正听到,象征着孤独感。
- 春来花发同高树:春天来临,花开与树齐,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岭外鸿归逐旧群:山外的大雁归来,追逐着旧友,表现了对团聚的渴望。
- 何事人生独惆怅:为何人生如此孤独惆怅,质疑人生的意义。
- 百年歧路几回分:一生中经历的分离与选择,反映人生的复杂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金陵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结合,创造意境。
- 拟人:让自然景物具有人的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上下联之间形成对称,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孤独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明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月:象征着朦胧的记忆与美好的时光。
- 孤城:代表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 鸿:象征着归属与团圆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河流是哪个?
- A. 秦淮河
- B. 长江
- C. 黄河
-
诗中提到的孤城是指什么?
- A. 一个无名小城
- B. 金陵
- C. 北京
-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 A. 爱情
- B. 乡愁与人生
- C. 战争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可以将伦以谅的《舟中夜坐寄弟白山穗石》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分析两首诗中对离别与思念的表达方式及情感的深度,展现出不同的生活背景下,诗人对相似主题的不同呈现与情感投射。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