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崖》
时间: 2025-01-01 20:59:49意思解释
观音崖
作者: 彭俊生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在昔闻普陀,乃在冯夷国。
何年实飞来,得非五丁力。
列巘亘百里,兹峰更奇特。
松杉半龙形,丰草无荆棘。
是时秋雨霁,碧嶂净如拭。
洞閟元圃霞,顶碍扶桑日。
石骨无寸土,空翠状非一。
云埋大壑晴,水溜阴涯黑。
想像水月姿,华鬘土花蚀。
鬼磷走深宵,香界绝火食。
小憩石梁滑,半渡悬藤仄。
山风吹薜衣,魑魅壮行色。
白话文翻译:
在往昔听闻普陀山,原来是在冯夷国。
是什么时候真正降临的,难道不是五丁驱力所致?
群峰绵延百里,这座山峰更为奇特。
松树和杉树半似龙形,丰美的草木没有荆棘。
此时秋雨刚刚停歇,碧绿的山峰清澈如同被擦拭过。
洞口如同元圃中飘浮的霞光,山顶遮住了扶桑的日光。
石头骨骼没有一寸土壤,空中的翠色形态各异。
云雾缭绕在大壑中晴空,水流在阴暗的崖边显得黑沉沉。
想象水月的姿态,花环和泥土的花朵被侵蚀。
鬼火在深夜中游走,香界中没有火焰的滋味。
稍作休息在光滑的石梁上,半渡而过悬藤曲折。
山风吹拂着薜荔的衣裳,魑魅在壮丽的行程中显现。
注释:
字词注释:
- 普陀:普陀山,佛教圣地。
- 冯夷国:传说中的国度,隐喻异域。
- 五丁:古代传说中的神力。
- 巘亘:山峰绵延。
- 扶桑:传说中的东方神树,象征日出。
- 鬼磷:夜间的光亮,如鬼火。
典故解析:
- 五丁力:指五位神明的力量,象征强大的自然力量。
- 扶桑:古代神话中,扶桑是日出的地方,代表光明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俊生,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描绘了普陀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诗歌鉴赏:
《观音崖》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山水诗,诗中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全诗以普陀山为背景,开篇即引出对这个佛教圣地的赞美。在自然环境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的奇特、清新的空气以及宁静的氛围。松杉的形象与丰草的描绘,构建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传递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中秋雨过后的清新景象,仿佛让人感受到山水的清澈与宁静,进一步提升了诗的意境。特别是“石骨无寸土,空翠状非一”一句,传达出山石的坚固与自然的纯粹,给人以深邃的思考。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在昔闻普陀,乃在冯夷国:引入背景,普陀山的神秘感。
- 何年实飞来,得非五丁力:探讨其不凡的到来,暗示神话传说。
- 列巘亘百里,兹峰更奇特:描绘山脉的壮丽,强调该峰的独特。
- 松杉半龙形,丰草无荆棘:通过比喻展现自然的生机与和谐美。
- 是时秋雨霁,碧嶂净如拭:描写秋雨后的清新,营造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松杉半龙形”,生动形象。
- 对仗:如“云埋大壑晴,水溜阴涯黑”,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普陀:象征佛教信仰与精神寄托。
- 秋雨:代表清新与洗净,象征新生。
- 云、石、水:自然元素,构成诗的整体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普陀”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一座山
- B) 一条河
- C) 一个城市
- D) 一个国家
-
诗中提到的“云埋大壑晴,水溜阴涯黑”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秋天的景色
- B) 山水的对比
- C) 大海的波浪
- D) 城市的喧嚣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的山水诗,主题相近。
- 《山中杂诗》:王维的作品,描绘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观音崖》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自然景观,但《观音崖》更侧重于奇特的山峰,而《鹿柴》则强调宁静的氛围。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在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全集》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