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四》

时间: 2025-01-01 19:47:15

师出仰光寒敌胆,扬威萨尔温江。

能摧强暴即沙场。

微华无正义,忠勇示盟邦。

胜券在操今已再,陆沉第一扶桑。

几回西望海茫茫。

筑城高万丈,共受德倭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其四
作者: 卢前 〔近代〕

师出仰光寒敌胆,扬威萨尔温江。
能摧强暴即沙场。微华无正义,忠勇示盟邦。
胜券在操今已再,陆沉第一扶桑。
几回西望海茫茫。筑城高万丈,共受德倭降。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个将军出征的情景,仰望天空,他的勇气让敌人感到寒冷,扬起威风如同温暖的江水。他在沙场上能摧毁强敌,微小的华丽不能代表正义,只有忠诚和勇敢才能显示出盟友的团结。胜利的希望已经再次在掌握之中,沉没的陆地,扶桑(日本)是第一位的敌人。几度向西眺望,海面一片茫茫,筑起高达万丈的城墙,共同承受敌国的降临。

注释:

  • 师出仰光:指军队出征,仰望光明。
  • 寒敌胆:敌人因感到威慑而心寒。
  • 扬威:展示威力。
  • 微华无正义:微小的华丽并不代表正义。
  • 忠勇示盟邦:忠诚和勇敢向盟友表明。
  • 胜券在操:胜利的希望在掌握之中。
  • 陆沉第一扶桑:指日本是敌人中最重要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前,近代诗人,他的作品常常以爱国主义为主题,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年代,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和对抗敌的决心,反映了时代的紧迫感和历史的沉重。

诗歌鉴赏:

《临江仙 其四》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正义的追求。诗稿中的“师出仰光寒敌胆,扬威萨尔温江”,展现了将军出征时的气魄与威风,给敌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仰望光明的精神,象征着对胜利的渴望与信念。

接下来的“能摧强暴即沙场”,强调了战场上勇士的职责与使命,正义在于摧毁强暴的敌人。诗中提到的“微华无正义,忠勇示盟邦”,不仅揭示了真正的价值观,更是对盟国士兵的激励,表现出忠诚和勇敢的崇高品质。

在诗的最后,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充满了信心,“胜券在操今已再”,表明对胜利的掌握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而“几回西望海茫茫”则流露出一种对战事的无奈与忧虑,表现了士兵们在战斗中的辛苦与坚持。

整首诗在气势上雄浑而激昂,情感上既有对国家的忠诚,又有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师出仰光寒敌胆:军队出征时,仰望光明,敌人感到寒冷。
  2. 扬威萨尔温江:展示威风,像温暖的江水一样。
  3. 能摧强暴即沙场:能够在战场上摧毁强敌的暴力。
  4. 微华无正义,忠勇示盟邦:微小的华丽并不代表正义,只有忠诚和勇敢才能体现盟友的团结。
  5. 胜券在操今已再:胜利的希望已经再次在掌握之中。
  6. 陆沉第一扶桑:沉没的陆地,扶桑是主要敌人。
  7. 几回西望海茫茫:几度向西望去,海面一片茫茫。
  8. 筑城高万丈,共受德倭降:筑起高达万丈的城墙,共同承受敌国的降临。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扬威萨尔温江”将威风比作温暖的江水,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夸张:如“筑城高万丈”,强调了防御的坚固与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爱国主义,表现了对正义的追求和对胜利的决心,展现了士兵在战争中无畏的精神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希望与胜利。
  • :象征敌人的恐惧与无奈。
  • 沙场:战斗的场所,象征着勇气与牺牲。
  • :象征着无尽的向往与不确定的未来。
  • :象征防御与团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师出仰光寒敌胆”中的“仰光”指的是什么? a. 目光
    b. 光明的方向
    c. 对敌人的威慑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微华”指的是什么? a. 闪耀的光芒
    b. 微小的华丽
    c. 正义的象征
    答案:b

  3. “陆沉第一扶桑”中的“扶桑”指的是哪个国家? a. 韩国
    b. 日本
    c. 中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浪淘沙》 李煜

诗词对比:

  • 《浪淘沙》与《临江仙 其四》的对比:
    • 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但《浪淘沙》更多地表现在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无奈,而《临江仙 其四》则强调了对战斗的豪情与勇气。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爱国主义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