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得悉家人十九病疟,作买骨语代书》
时间: 2024-12-28 16:19: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得悉家人十九病疟,作买骨语代书
作者: 黄绮
死向书中谁买骨,前贤未必先知。
忽欣家报到宜时。
语长偏舛错,事过总参差。
竖起脊梁俱化铁,不容此后无为。
重逢细话昔分离。
饥寒多疟苦,流落一心痴。
白话文翻译:
谁能在书中为死者买骨?前人未必早已知晓。
忽然收到家里的消息,恰好时机。
言语繁长,却偏偏错漏,往事归来总是参差。
竖起脊梁,皆如铁打,不容此后再无作为。
重逢时细细谈论往昔的分离。
饥寒和病苦交织,流落在外的心情仍然痴迷。
注释:
- 买骨:指为逝者购置骨灰或墓地,象征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
- 前贤:指古代的贤者或诗人,暗示智慧与预见。
- 舛错:意为错乱,指言辞不清或事件经过的混乱。
- 参差:形容事物不齐全、不整齐,暗示生活的艰难。
- 竖起脊梁:比喻要坚强有力,面对困难。
- 流落:指漂泊或身处困境,表达无奈的状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绮,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其作品常常探讨生命、死亡与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得知家人因病而痛苦的情况下创作的,表达了对家人病痛的关心与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通过对家人病痛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痛苦。诗的开头“死向书中谁买骨”引发了对生死的思考,诗人以“买骨”作为隐喻,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者的关心。接下来的“前贤未必先知”则体现了人类对命运的无能为力,前人的智慧和预见并不能改变现实中的悲剧。
中间部分反映了信息的传递中出现的误差,诗人在收到家信时感到欣慰,但又因“语长偏舛错”而感到迷茫和无奈。这里的“事过总参差”则生动地描绘了生活的复杂性与无常,过往的经历如同拼图般难以拼凑完整。
最后部分“竖起脊梁俱化铁”表达了诗人坚定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病痛,他选择不屈服,而是要勇敢地迎接未来。结尾对重逢和昔日分离的细腻描绘,传递出浓厚的乡愁与思念,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死向书中谁买骨:开篇即提出对死者的追忆与哀悼。
- 前贤未必先知:感叹古人智慧无法预知今人的遭遇。
- 忽欣家报到宜时:突然收到家信,感到欣慰。
- 语长偏舛错:言辞繁杂,却又难免错漏。
- 事过总参差:事情处理后总显得不够完整。
- 竖起脊梁俱化铁:鼓励自己要坚强如铁。
- 不容此后无为:不允许自己再懈怠。
- 重逢细话昔分离:重聚时,细细回忆过去的分离。
- 饥寒多疟苦:饥寒交迫,病苦缠身。
- 流落一心痴:流落在外,心中仍然痴迷往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竖起脊梁俱化铁”,将坚持与坚韧比作坚硬的铁。
- 对仗:如“饥寒多疟苦”,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生死、病痛与思念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关心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表现出一种即便在困境中也要坚强的态度,展现了人性中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
意象分析:
- 骨:象征着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
- 铁:象征着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 流落:隐喻生活中的无奈与漂泊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谁买骨”中的“骨”指什么?
- A. 骨头
- B. 骨灰或墓地
- C. 骨架
- D. 骨质
-
诗中提到的“前贤”是指什么?
- A. 诗人
- B. 古代贤人
- C. 现代人
- D. 无
-
诗中“竖起脊梁”的意思是?
- A. 低头
- B. 坚强面对困难
- C. 退缩
- D. 逃避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黄绮的作品更多地聚焦在病痛与生活的无奈上,而李白则是对家乡的深情回忆。黄绮的诗中有更明显的对生活困境的反思,而李白的作品则更为抒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现代诗人黄绮评传》
- 《诗词与人生:走进古典诗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