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 丁亥端阳步冯正中“谁道闲情抛掷久”韵》
时间: 2025-01-08 02:23: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应念骚人沉恨久。泽畔幽兰,岁岁香如旧。
莫向江潭空酹酒,鱼龙惨淡吟魂瘦。
飘尽鬓华枯尽柳。片霎春韶,镜里何曾有?
乍见湘灵舒羽袖,黛螺青到遥峰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深沉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提醒自己要记得那些沉浸在忧伤中的人,尽管年年岁岁,泽边的幽兰依旧香气扑鼻,却也不能忘怀空虚的酒意。面对江边的孤寂,鱼龙的悲惨景象使得吟唱的魂魄愈发憔悴。随着岁月的流逝,鬓发飘落,柳枝枯萎,春天的美好似乎一瞬即逝,镜中难以寻觅到当初的容颜。突然看到湘灵轻舞的身影,那青色的黛螺已隐入遥远的山峰之后。
注释
- 骚人:指诗人或词人,常用以自称。
- 沉恨:深深的怨恨或忧伤。
- 幽兰:指生长在幽静地方的兰花,象征纯洁、高雅的情感。
- 酹酒:指洒酒祭奠,表达对逝去的情感或人的怀念。
- 鱼龙:比喻人世间的纷繁复杂,常用于形容世事的淹没与悲哀。
- 湘灵:指湘江水神,常在古诗中象征美丽的女子。
- 黛螺:青色的山,形容远方的山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盛元,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丁亥年端阳,正值端午节,诗人借此节日之际,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融入了端午节的文化意象,反映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情感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内心忧伤的深刻感悟。开头以“应念骚人沉恨久”引入,直接表明了诗人的情感状态,接着用“泽畔幽兰”描绘出一种优雅而又孤独的环境,暗示尽管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依然存在,但内心的沉重依旧难以释怀。
在“莫向江潭空酹酒”中,诗人以酒作媒介,表达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接下来的“鱼龙惨淡吟魂瘦”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描绘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仿佛连自然界的鱼龙都在为人类的哀伤而感到悲伤。
后半部分通过“飘尽鬓华枯尽柳”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生命状态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自身衰老的感慨。“片霎春韶,镜里何曾有?”则是对过往美好瞬间的叹息,表现出一种对美好记忆的追寻却又无从得见的无奈。
最后以“乍见湘灵舒羽袖”结束,似乎在喧嚣的现实中看到一丝希望与美好,然而“黛螺青到遥峰后”又让人感到那份美好是遥不可及的,留下了无限的惆怅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应念骚人沉恨久。
诗人自我反省,提醒自己应牢记那些沉浸在忧伤之中的人。 -
泽畔幽兰,岁岁香如旧。
描绘出幽兰在水边生长,年年依旧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暗指美好的事物虽常在,内心的痛苦却始终不去。 -
莫向江潭空酹酒,鱼龙惨淡吟魂瘦。
劝诫自己不要对白酒寄予过多情感,面对江边的孤独与悲惨,吟唱的灵魂愈发憔悴。 -
飘尽鬓华枯尽柳。
形象地展示了时光的流逝,鬓发如柳,随风飘散,象征着青春的消逝。 -
片霎春韶,镜里何曾有?
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已然成为过去,镜子中再也找不到往日的风采。 -
乍见湘灵舒羽袖,黛螺青到遥峰后。
突然间看到湘灵般的美丽,宛如轻盈的舞袖,但那美丽却又遥不可及,给人以深深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鬓华”比作柳,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拟人:例如“鱼龙惨淡”,让自然界的生物也似乎有了情感,反映人类的悲伤。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讲究对仗,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时间的流逝与对过往情感的深切怀念,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生活的无常与孤独时的感慨与思考。通过细腻的意象,诗人传达了对美好的渴望与对失去的哀伤,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兰:象征纯洁与高雅,代表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江潭:象征孤独与悲凉,反映诗人内心的孤寂。
- 飘尽鬓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衰老,表现对青春的怀念。
- 湘灵:象征美丽与希望,成为诗人心灵深处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幽兰”主要象征什么? A. 纯洁与高雅
B. 孤独与悲凉
C. 时间的流逝
D. 美好的回忆 -
诗人劝诫自己不要向哪个地方酹酒? A. 山顶
B. 江潭
C. 湖畔
D. 丛林 -
“飘尽鬓华”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爱情的渴望
B. 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友谊的怀念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将进酒》与此诗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前者更强调酒的豪情与对美好时光的把握,后者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忧伤与怀念。
-
《月夜忆舍弟》同样展现了思念的主题,情感上更加沉重,体现了对亲人离散的深切怀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楚辞》相关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