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 其十四》
时间: 2025-01-09 00:03: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踏枝 其十四》
作者:陈永正
楼外远山妨纵目。楼下苔生,细霭迷深竹。
幽户阿谁帘。罗衣试罢怜新浴。
花底相闻追佩玉。接座无缘,瞥转长廊曲。
片霎温香情自足。人间但怨春宵促。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山脉妨碍了我的视线,楼下的青苔生长,细密的雾气迷住了深处的竹林。
幽静的房间里,帘子背后不知是谁在?刚换上新衣的她显得格外娇媚。
在花下听到她佩玉的清响,虽然没有机会坐在一起,但目光却在长廊的转角处相遇。
片刻间,温暖的香气让我心满意足。人世间只怨春夜过得太快。
注释
- 妨:妨碍,阻挡。
- 苔:青苔,生长在潮湿处的植物。
- 细霭:细微的雾气,指晨雾或细雨。
- 幽户:幽静的门窗。
- 罗衣:轻薄的衣服,通常指女性的衣服。
- 佩玉:佩戴的玉器,象征美丽与高贵。
- 接座无缘:没有机会相聚坐在一起。
- 温香:温暖的香气,常用来形容女子的体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永正,现代诗人,擅长于古典诗词的创作,风格兼具古典与现代的特色。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物,表达细腻的情感,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创作背景
《鹊踏枝》系列是陈永正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创作的,反映了他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此诗作是在春日的某个时刻,诗人感受到春宵的短暂与美好,内心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鹊踏枝 其十四》在意境上充满了春日的气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开头的“楼外远山妨纵目”勾勒出一种远山环绕的静谧景象,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桃花源。而“楼下苔生,细霭迷深竹”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青苔与雾气交织,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接下来的“幽户阿谁帘”和“罗衣试罢怜新浴”更是通过女性的细腻描写,转向了人的内心情感,让人感受到一丝柔情。这里的“罗衣”与“新浴”暗示了女性的美丽与清新,增添了诗的柔美。
最后几句“片霎温香情自足”和“人间但怨春宵促”则将情感的主旨提炼出来,面对短暂的春宵,诗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惋惜,尽管短暂,却依然充满温暖与满足。这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短暂生命的感慨,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楼外远山妨纵目:远方的山脉阻挡了我的视线,暗示了对美景的渴望与无法触及。
- 楼下苔生,细霭迷深竹:楼下的青苔生长,细雾弥漫,让人感到一种宁静的美。
- 幽户阿谁帘:幽静的房间里,不知是谁在帘子后,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 罗衣试罢怜新浴:新衣服试穿后,洗浴后的娇美,体现出女性的柔美与清新。
- 花底相闻追佩玉:在花下听到她佩玉的声音,描绘了一种美好的相遇。
- 接座无缘,瞥转长廊曲:虽然没有机会一同坐下,但目光在长廊的转角相遇,表现出一种无奈的错失。
- 片霎温香情自足:短暂的温暖香气让人心满意足。
- 人间但怨春宵促:人们只会怨恨春天的夜晚过得太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细霭迷深竹”,细雾比喻一种氛围,营造出朦胧的美感。
- 拟人:如“幽户阿谁帘”,将门帘拟人化,增添神秘感。
- 对仗:如“接座无缘,瞥转长廊曲”,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短暂春宵的惋惜,诗人借景抒情,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生活中那些微小却动人的瞬间,倾诉了对人间美好的向往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远山:象征着遥不可及的理想与归宿。
- 青苔:象征着自然与生命的延续。
- 细霭:象征着温柔与朦胧的情感。
- 罗衣:象征着女性的柔美与青春。
- 佩玉:象征着高贵与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幽户阿谁帘”中的“幽户”指什么? A. 幽静的房间
B. 繁华的街道
C. 远方的山脉
D. 迷人的花园 -
诗人在诗中对春宵的态度是? A. 珍惜
B. 无所谓
C. 怨恨
D. 无感 -
“接座无缘,瞥转长廊曲”中“无缘”指的是? A. 没有机会相聚
B. 不想见面
C. 不想坐下
D. 没有时间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白居易《长恨歌》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惋惜,情感细腻,意象优美。
- 苏轼的《水调歌头》: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赏析》
- 《现代诗人陈永正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