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怀古》

时间: 2025-01-19 20:50:09

凄凉遗迹洛川东,浮世荣枯万古同。

桃李香消金谷在,

绮罗魂断玉楼空。

往年人事伤心外,今日风光属梦中。

徒想夜泉流客恨,夜泉流恨恨无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凄凉遗迹洛川东,
浮世荣枯万古同。
桃李香消金谷在,
绮罗魂断玉楼空。
往年人事伤心外,
今日风光属梦中。
徒想夜泉流客恨,
夜泉流恨恨无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洛川东边的凄凉遗迹,表明浮世荣华与衰败自古以来都如同潮起潮落。桃李的芬芳已经消散,而金谷依旧存在,绮罗的梦魂却在空荡荡的楼阁中断绝。往年的人事让我心伤,今天的风光却只属于梦境。徒然想起夜泉流淌带来的客愁,夜泉的流淌带来的愁恨是无穷无尽的。

注释:

  • 凄凉遗迹:指的是荒凉的古代遗址,表现出对昔日繁华的感慨。
  • 浮世荣枯:意为现实世界中的荣华与衰败,反映出人生无常。
  • 桃李香:桃花、李花的香气,象征着青春和美好时光。
  • 金谷:金谷是古代一个著名的酒楼,象征着过去的繁华。
  • 绮罗:华丽的丝绸,代表美好的事物。
  • 魂断:灵魂已断,表达对逝去事物的怀念。
  • 夜泉流:夜晚的泉水流淌,象征着思念和忧愁。

典故解析:

  • 金谷:金谷园是古代的一个酒肆,以往文人墨客常在此聚会,代表着富贵和风流。
  • 桃李:常用来比喻美好的青春和情感,桃李的香气消散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著称。他的诗风多样,既有清新俊逸的风格,也有沉郁苍凉的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牧晚年,正值其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金谷怀古》以凄凉的笔调勾勒出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忧伤。诗中通过对洛川东边遗迹的描写,带出了一种对往昔荣华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伤感。首联中的“凄凉遗迹”与“浮世荣枯”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世事的无常与人情的冷暖。接下来的“桃李香消金谷在”,则通过对桃李消逝的描写,隐喻着美好时光的逝去,金谷虽在,却早已无昔日繁华。诗的后几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往年人事的伤感与对现状的无奈交织在一起,梦中的风光与现实的孤寂形成强烈对比,犹如梦境般虚幻。最后以“夜泉流恨恨无穷”作结,情感愈加深邃,表现出无尽的思念与伤感,让读者心中不禁生出惆怅之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凄凉遗迹洛川东”:描写洛川东边的荒凉遗迹,表现出对古代繁华的怀念。
    2. “浮世荣枯万古同”:强调世间荣华与衰败的循环不息。
    3. “桃李香消金谷在”:桃李的香气已散,但金谷的遗址仍在,暗示美好时光的消逝与回忆。
    4. “绮罗魂断玉楼空”:绮罗的美好已断,玉楼空寂,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失落。
    5. “往年人事伤心外”:往年的人事令人心痛,揭示个人的思绪。
    6. “今日风光属梦中”:现今的美好景象如梦幻般虚无,只存在于梦中。
    7. “徒想夜泉流客恨”:徒然想起夜泉流淌带来的思念与忧愁。
    8. “夜泉流恨恨无穷”:夜泉的流淌带来的恨意是无尽的,表现出深沉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用“桃李香消”比喻青春的逝去。
    • 拟人:将“夜泉流”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充满了深沉的感伤。

意象分析:

  • 洛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 桃李:代表了青春、理想与美好时光的象征。
  • 金谷:象征着繁华与奢靡的生活。
  • 绮罗:代表着美好与梦幻,寓意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夜泉:象征着思念与忧愁,隐喻着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谷”代表什么?
      • A. 一个山谷
      • B. 一处酒楼
      • C. 一条河流
    2. “桃李香消”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B. 对财富的追求
      • C. 对友谊的珍视
    3. 诗的最后一句“夜泉流恨恨无穷”表达了什么?
      • A. 快乐
      • B. 忧愁
      • C. 愤怒
  •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商隐的《无题》
    • 白居易的《琵琶行》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杜牧的《金谷怀古》在主题上都有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忧虑,而杜牧则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沉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