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黎惟敬朱石潭邓云川湛然上人集朝汉台》

时间: 2024-09-19 21:59:30

初衣归隐故山中,出郭风烟迥不同。

曲水细分陶径远,暮云低傍汉台空。

高僧机向青山息,上客词兼白雪工。

回首廿年征战扰,祇馀残菊对飞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衣归隐故山中,出郭风烟迥不同。曲水细分陶径远,暮云低傍汉台空。高僧机向青山息,上客词兼白雪工。回首廿年征战扰,祇馀残菊对飞蓬。

白话文翻译:

初次脱去官服,归隐在故乡的山中,出城后看到的风景却迥然不同。曲折的溪水细流分隔,陶渊明的道路遥远而宁静,傍晚的云彩低垂,汉台显得空旷无物。高僧在青山中静养,来访的客人吟唱的诗词如同白雪般纯洁。回首过去二十年的征战生涯,只剩下残菊对着飞舞的蓬草。

注释:

  • 初衣:指脱去官服,回归隐居生活。
  • :城郭,指城市。
  • 风烟:自然景色,风光。
  • 曲水:曲折的小河,象征宁静的环境。
  • 汉台:汉代的台榭,象征历史和文化的空旷。
  • 高僧:指修行的僧人,象征高洁的品格。
  • 上客:高朋满座,意指来访的朋友。
  • 残菊:指秋天凋零的菊花,象征过往的繁华已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士楚,明代诗人,著作颇丰,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追求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体现出浓厚的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隐居时期,反映出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征战生涯的沉思,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呈现出了一种极富诗意的隐逸生活观,作者在脱去官服后的初次归隐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前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归隐后的心境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展示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曲水和陶径的描绘,带有浓厚的田园气息,意在表现诗人对陶渊明式生活的追求。接着,诗人通过高僧与上客的意象,展现了隐逸生活中的宁静与交流,诗词如白雪般纯洁,暗示了高雅的精神追求。最后,诗人回首过去的征战生涯,伴随着残菊的意象,表达了对往昔的沉重感慨,也反映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构建了一个理想的隐居世界,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初衣归隐故山中:诗人辞去官职,返回故乡隐居,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出郭风烟迥不同:走出城郭,眼前的景色与往日截然不同,暗示心境的变化。
  3. 曲水细分陶径远:溪水蜿蜒,分割了陶渊明的道路,象征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4. 暮云低傍汉台空:傍晚的云朵低垂,汉台显得空旷,暗示历史的空虚感。
  5. 高僧机向青山息:高僧在青山中静修,表现出一种禅意与安宁。
  6. 上客词兼白雪工:高朋满座,吟唱的诗词纯洁如雪,表现出人际交往的雅致。
  7. 回首廿年征战扰:回顾自己二十年的征战生涯,感慨万千。
  8. 祇馀残菊对飞蓬:只剩下凋零的菊花和飞舞的蓬草,象征过往的繁华已逝。

修辞手法:

  • 对比:城市与乡村的对比,反映心境的变化。
  • 意象:曲水、残菊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
  • 比喻:将诗词比作白雪,展现其纯洁与高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曾经征战生涯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一种对自然、宁静和人际关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山:象征归属与安宁。
  • 曲水:代表自然的柔美与流动。
  • 高僧:象征智慧与宁静。
  • 残菊:象征衰老与过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A. 通过对比城市与乡村的景色
    B. 通过对战争的回忆
    C. 通过对历史的反思
    D. 通过对高僧的描绘

  2. 诗中提到的“高僧”象征着什么? A. 战争的困扰
    B. 自然的美
    C. 智慧与宁静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了山水之美,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亦有隐逸之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