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晚归》
时间: 2025-01-01 17:40: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春晚归
白居易 〔唐代〕
晚归骑马过天津,
沙白桥红返照新。
草色连延多隙地,
鼓声闲缓少忙人。
还如南国饶沟水,
不似西京足路尘。
金谷风光依旧在,
无人管领石家春。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我骑马经过天津,
白沙桥上夕阳的余晖映照得格外美丽。
草色连绵在田间小路上,
鼓声悠闲,路上行人稀少。
这儿像南方一样有许多清澈的河水,
却不像西京那样满是尘土。
金谷的美丽景色依然如故,
但这里却没有人来管理石家春。
注释:
- 天津:指的是一个地名,古时的渡口,今天的天津市。
- 沙白桥红:形容夕阳照在沙白的桥上,给人一种美丽的色彩感受。
- 草色连延多隙地:草色连绵,覆盖了许多空地,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鼓声闲缓:鼓声悠扬,缓慢,暗示着生活的宁静。
- 南国:指南方,常常以水乡著称。
- 西京:古都长安,象征繁华和尘土飞扬。
- 金谷:指金谷园,古代著名的景点。
- 石家春:指春天的景色,这里暗指石家庄,或比喻春景的管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通俗易懂、感情真挚而著称,尤其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等诗作流传广泛。
创作背景:
《早春晚归》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在这个时期,他已从官场退隐,享受归隐生活,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早春晚归》是一首描绘春天自然风光的诗作,整体气氛宁静而优雅。诗人在晚归的途中,骑马经过天津,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沙白的桥上,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诗中提到的“草色连延多隙地”,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生动描绘了田园风光。
与繁华的西京相比,诗人更倾向于南国的宁静,显示出他对繁华世俗的厌倦。鼓声悠扬,行人稀少,似乎在提醒人们享受这一刻的闲适与安宁。最后两句提到“金谷风光依旧在”,意在强调自然景色的永恒,而“无人管领石家春”则暗示了人们对自然的无暇顾及,令人感到一丝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简朴生活的赞美,表达出深厚的哲理与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归骑马过天津”:傍晚时分,我骑马在天津渡口归来。
- “沙白桥红返照新”:白沙桥上,夕阳的余晖映照得格外鲜亮。
- “草色连延多隙地”:草色连绵,覆盖许多空地,生机盎然。
- “鼓声闲缓少忙人”:鼓声悠扬缓慢,路上行人稀少,显得宁静。
- “还如南国饶沟水”:这里像南方一样水流潺潺,清澈见底。
- “不似西京足路尘”:与繁华的西京相比,这里没有尘土飞扬。
- “金谷风光依旧在”:金谷园的美丽景色依然如故,历久弥新。
- “无人管领石家春”:无人管理的春天景色,显得有些荒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沙白桥红”,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景象与情感联系,增添了诗的深度。
- 拟人:草色与鼓声似乎具有生命,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繁华的厌倦,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展现出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强调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津:象征着归途,连接着自然与生活。
- 沙白桥:象征着宁静与美丽,构成诗的视觉中心。
- 草色: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鼓声:象征着生活的节奏与闲适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沙白桥红”是指什么?
A. 大桥
B. 夕阳映照的桥
C. 只有白色的桥
D. 破旧的桥 -
诗中提到的“西京”是指哪个城市?
A. 北京
B. 西安
C. 南京
D. 杭州 -
诗中鼓声的描写传达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繁忙
B. 闲适
C. 忙碌
D. 喧闹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白居易《早春晚归》与王维《鸟鸣涧》,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白居易更强调生机与归属感,而王维则更注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