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

时间: 2025-01-04 12:14:20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露水使枫树林凋零,巫山巫峡的气氛显得萧条而沉闷。江面上波浪涌动,似乎与天空相连;边塞的风云也与大地相接,显得阴郁而沉重。丛生的菊花在此时开出两朵,令人不禁流下思念的泪水;孤舟系在岸边,牵引着我对故乡的思念。寒衣在四处催促着裁缝的尺子,白帝城的高处,黄昏时分,传来急促的敲砧声。

注释

  • 玉露:指秋天的露水,寓意凉意加重。
  • 巫山巫峡:指重庆的巫山和巫峡,象征秋天的寂寥。
  • 丛菊:常用来象征菊花在秋季的盛开,寓意坚贞与思念。
  • 寒衣:指为冬季准备的衣物,暗示寒冷的来临。
  • 白帝城:位于长江边,历史悠久,诗中常用作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内容广泛,关心民生,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杜甫在晚年时所作,反映了他在战乱中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中描绘的秋天景象,既有自然的萧瑟,也有个人的愁苦,正是他身处动荡时代的真实写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为主题,开篇便用“玉露凋伤”描绘出一幅秋日萧条的画面,营造出悲凉的气氛。接着,通过“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两句,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融合,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尤其是“丛菊两开他日泪”,不仅描绘了秋菊的孤傲,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无奈和对过往的追忆。

“寒衣处处催刀尺”一句,深刻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未来生存的担忧,寒衣的缝制既是为寒冬做准备,也象征着对生命脆弱性的感叹。最后,以“白帝城高急暮砧”收尾,给人一种苍凉而又深沉的感觉,仿佛在提醒人们,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杜甫作为诗人的深邃思想和丰富情感,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社会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露凋伤枫树林:描绘秋天的寒露使枫树的叶子凋落,象征生命的无常与凋零。
  2. 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的气氛显得特别萧条,暗示诗人的心境。
  3. 江间波浪兼天涌:江面的波涛与天空相连,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无情。
  4. 塞上风云接地阴:边塞的风云显得阴沉,暗示了战争带来的不安。
  5. 丛菊两开他日泪:菊花的开放让人感受到思念与泪水,象征着孤独与怀念。
  6. 孤舟一系故园心:孤舟系在岸边,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7. 寒衣处处催刀尺:寒衣的缝制反映出人们对寒冬的准备与对生活的忧虑。
  8. 白帝城高急暮砧:白帝城的高处传来敲砧声,既是生活的日常,也象征着无尽的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来比喻人事的变迁,如“玉露凋伤”寓意人生的无常。
  • 对仗:整首诗使用了多组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拟人:通过“寒衣处处催刀尺”表现人间生活的急迫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萧条与个人的孤独,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体现了杜甫的忧国情怀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露:象征秋天的来临,带来寒冷。
  • 枫树林:象征生命的凋零与时间的流逝。
  • 菊花:象征坚韧与思念。
  • 孤舟:象征孤独与对故乡的向往。
  • 白帝城:历史的沉重与悠久,象征着诗人的忧虑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露凋伤”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凋零
    C. 夏天的繁茂
    D. 冬天的寒冷

  2. “寒衣处处催刀尺”中的“寒衣”指的是什么?
    A. 暖和的衣物
    B. 冬天的衣物
    C. 秋天的衣物
    D. 春天的衣物

  3. 诗中提到的“白帝城”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过往的历史与沉重
    C. 自然的美丽
    D. 战争的胜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更为沉重,表现了对社会动荡的关注;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内心平和。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各自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