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
阊阖雄里閈,城阙壮规模。
贯渭称天邑,含岐实奥区。
金门披玉馆,因此识皇图。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描绘的是登上骊山的高顶,俯瞰周围的壮丽景色。四周都是秦汉时期的国土,八条河流环绕着这座帝王之都。阊阖门口雄伟壮观,城墙和宫殿的规模也令人震撼。贯穿的渭水被称为天邑,这里有岐山,实在是个深邃的区域。金色的大门和玉质的宫殿相映成辉,从这里可以识别出皇帝的宏伟蓝图。
注释:
- 四郊:四面周围的地区。
- 秦汉国:指的是秦朝和汉朝的疆域,历史上著名的朝代。
- 八水:指八条河流,形容水域广阔。
- 阊阖:古代宫阙的名称,象征着宏伟的建筑。
- 金门:指宫殿的门,体现奢华。
- 玉馆:指用玉石装饰的宫殿。
- 皇图:指皇帝的伟大计划和蓝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显,唐代的诗人,因其出身和政治背景,能够接触到当时的文化和历史。他的作品多涉及壮丽的山川、历史的兴衰,具有丰富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李显通过对骊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登骊山高顶寓目》是一首雄壮而富有历史感的诗作。诗中,李显以高山为背景,向下俯视,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感受到四周的壮丽和文化的厚重。首句“四郊秦汉国”提到的秦汉,瞬间将读者的视线拉回到几千年前的辉煌岁月,唤起对历史的敬仰之情。接下来的“八水帝王都”则通过水的意象,强调了这座城市的地理优势和历史重要性。
在描写阊阖和城阙时,诗人使用了“雄里閈”、“壮规模”等词语,展示了建筑的宏伟和气势,突出了皇宫的威严和辉煌。最后两句“金门披玉馆,因此识皇图”则将目光转向未来,表达了对帝王理想的理解与认同,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繁荣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历史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厚重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郊秦汉国:展现了历史的背景,将读者带入秦汉的国土。
- 八水帝王都:描绘了城市的地理环境,强调自然与政治的结合。
- 阊阖雄里閈:阐释了宫阙的雄伟,象征着王权的威严。
- 城阙壮规模:进一步强调建筑的气势,展现了国家的强盛。
- 贯渭称天邑:渭水流畅,暗示着这片土地的富饶与繁荣。
- 含岐实奥区:岐山的深邃象征着文化的深厚与底蕴。
- 金门披玉馆:奢华的建筑体现了皇权的荣耀。
- 因此识皇图:总结全诗,强调对国家未来的认识与期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比如“阊阖雄里閈,城阙壮规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金门披玉馆”来夸张建筑的华丽与庄严。
- 象征:如“金门”和“玉馆”象征着皇权的财富与权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历史的辉煌与未来的希望,展现了对秦汉文化的敬仰与对国家繁荣的美好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秦汉:象征着中国历史的辉煌时期,文化与政治的双重符号。
- 八水:象征着富饶的自然环境,水的流动性也暗示了历史的延续。
- 阊阖:古代宫阙的象征,代表着皇权的威严与奢华。
- 金门与玉馆:象征着皇帝的荣耀与统治的权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显的《登骊山高顶寓目》主要描绘了哪个历史时期的国土?
- A. 唐朝
- B. 秦汉
- C. 宋朝
- D. 明朝
-
诗中提到的“阊阖”指的是什么?
- A. 山峰
- B. 城门
- C. 宫阙
- D. 河流
-
“金门披玉馆”的意思是?
- A. 豪华的建筑
- B. 普通的房屋
- C. 破旧的遗址
- D. 简陋的村庄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李显的《登骊山高顶寓目》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场景,但李显更加注重历史的厚重感,而王之涣则更突出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情感。两者在意象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显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