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不疑上人院
作者: 姚合 〔唐代〕
九经通大义,内典自应精。
帘冷连松影,苔深减履声。
相逢幸此日,相失恐来生。
觉路何门去,师须引我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追求和对师父的渴望。诗人熟悉经典,内心也应当精深。寒冷的帘幕与松树的影子交相辉映,厚厚的苔藓使得脚步声沉重。今天能与您相遇真是幸运,但我担心来生无法再见。请问我该从哪条路去,师父您能否引导我前行?
注释:
- 九经:指儒家经典,包括《易经》《书经》《诗经》《礼记》《春秋》等。
- 内典:指佛教经典。
- 帘冷:形容院中寒冷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感觉。
- 松影:松树的影子,象征着坚韧与长寿。
- 苔深:生长茂盛的苔藓,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宁静。
- 相逢:相遇,表达诗人对当前相聚的珍惜。
- 觉路:觉悟的道路,意指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 师须引我行:希望得到师父的引导,表现出对智慧与指引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字仲明,唐代诗人,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宁静的生活和内心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诗人在游览不疑上人院时,受到环境和文化的启发,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向往及对师父的依赖,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宗教和哲学的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幽的意境和深邃的哲学思考著称,展现了姚合对人生与宗教的思索。诗的前两句通过对经典的提及,展示了诗人渊博的学识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而后两句则转向对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宁静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最后两句流露出对未来的思考与对师父的渴望,诗人既感慨相遇的珍贵,也对人生的无常感到忧虑。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快,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展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智慧的渴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经通大义:表明了诗人对儒家经典的熟悉,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 内典自应精:指诗人对佛教经典的理解,强调内心修行的重要性。
- 帘冷连松影:通过描写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表达诗人的孤独感。
- 苔深减履声:生动地描绘了环境的宁静,暗示时间的流逝。
- 相逢幸此日:表达了对当前相聚的珍视,流露出对人与人之间缘分的感慨。
- 相失恐来生:展现了对来生的忧虑,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 觉路何门去:表现出对人生方向的迷茫与探索。
- 师须引我行:渴望得到明师的引导,体现出对智慧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帘冷连松影,苔深减履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帘冷”与“苔深”赋予环境以情感,增强了氛围的渲染。
- 比喻:将经典与人生道路比喻,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文化的探求和对人生方向的思考展开,表现出一种对智慧的渴求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精神面貌。
意象分析:
- 松影:象征坚韧与长寿,与诗人内心的追求相呼应。
- 苔深:象征岁月的积淀与宁静,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 帘冷: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九经通大义”中的“九经”指的是:
A. 道教经典
B. 佛教经典
C. 儒家经典
D. 其他 -
诗中“苔深减履声”表达了什么意境?
A. 环境热闹
B. 环境宁静
C. 环境危险
D. 环境荒凉 -
诗人希望得到谁的引导?
A. 朋友
B. 师父
C. 自己
D. 家人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过不疑上人院》都表现了对内心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但前者侧重于思乡之情,而后者则更关注于对智慧与精神的追求。两者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