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日猎》
时间: 2025-01-17 08:34: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日猎
作者: 姚合 〔唐代〕
健夫结束执旌旗,
晓度长江自合围。
野外狐狸搜得尽,
天边鸿雁射来稀。
苍鹰落日饥唯急,
白马平川走似飞。
蜡节畋游非为己,
莫惊刺史夜深归。
白话文翻译:
猎人结束了举旗的工作,
清晨渡过长江回到营地。
野外的狐狸早已被捕尽,
天边的鸿雁飞来却稀少。
苍鹰在落日时急于寻找食物,
白马在平原上奔跑得如同飞翔。
腊月的狩猎不是为了他自己,
只希望不打扰到刺史夜深归家。
注释:
- 健夫:指猎人、士兵等,负责狩猎或出征的人。
- 执旌旗:举着旗帜,象征着开始狩猎或出征。
- 晓度:清晨渡过。
- 合围:包围,猎人们合力围捕。
- 搜得尽:捕获殆尽。
- 鸿雁:一种候鸟,象征着秋冬季节。
- 苍鹰:一种猛禽,常被比喻为猎手。
- 蜡节:腊月,指农历十二月,传统的狩猎时节。
- 刺史:地方官员,诗中指代某位在狩猎时的官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约公元770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景宰,号月溪,原籍河南,后迁至江南。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描写边塞风光及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腊月,正值冬季狩猎的时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狩猎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情趣。诗中描绘了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表现了对官员与民众生活的关注。
诗歌鉴赏:
《腊日猎》通过描写冬季狩猎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诗的开头以“健夫”开始,立刻引入猎人的形象,表现出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接着,诗人描绘了清晨的江面,猎人结束了狩猎,回归营地,给人一种松弛的感觉。
诗中对狐狸与鸿雁的描写,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存竞争,狐狸被捕尽而鸿雁稀少,暗示了猎人对自然资源的掠夺。苍鹰的饥饿与白马的奔跑则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速度,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最后,诗人提到“蜡节畋游非为己”,表达了狩猎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享乐,还有一种对社会和官员的敬重,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整首诗透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新的生活气息,展现了冬日狩猎的独特魅力,同时也隐含了对官民关系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健夫结束执旌旗:猎人完成了狩猎任务,旗帜象征着猎人的身份。
- 晓度长江自合围:清晨猎人渡过长江,返回营地,表示狩猎的结束。
- 野外狐狸搜得尽:野外的狐狸已经被捕获得差不多,显示出狩猎的成功。
- 天边鸿雁射来稀:鸿雁飞回的数量稀少,显示自然界生存的艰难。
- 苍鹰落日饥唯急:苍鹰在落日时刻急于寻找食物,象征生存的压力。
- 白马平川走似飞:白马在平原上奔跑,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 蜡节畋游非为己:腊月的狩猎并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社会。
- 莫惊刺史夜深归:希望不打扰到刺史的归家之路,表现对官员的尊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马的奔跑比作飞翔,形象生动。
- 拟人:苍鹰被赋予饥饿的情感,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狩猎的场景,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反映出对社会与官员的关注,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健夫:象征着勇敢与力量。
- 狐狸:代表狡猾与生存智慧。
- 鸿雁:象征迁徙与自由。
- 苍鹰:代表高傲与猎食者的形象。
- 白马:象征速度与力量。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描绘了狩猎的场景,也传达了生存的艰辛与对自然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健夫”指的是谁? A. 官员
B. 猎人
C. 农民
答案:B -
“蜡节畋游非为己”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狩猎是为了个人利益
B. 狩猎是为了社会
C. 狩猎是为了生存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动物有哪些? A. 狐狸、鸿雁、苍鹰
B. 狐狸、兔子、马
C. 鸿雁、鹰、狼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 比较姚合的《腊日猎》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但姚合的作品更侧重于狩猎活动的生动描写,而王维则强调静谧的自然景色和隐逸的生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姚合与唐代诗歌》
通过以上的解析和赏析,希望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腊日猎》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