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二十三》

时间: 2025-01-06 14:59:28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意思解释

论诗三十首·二十三

原文展示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那些曲解学问、空洞无物的小说让人感到荒唐,滑稽和谩骂怎么能算作诗呢?如今的人们常常嘲笑古人的拙劣,除了那些优雅的词句,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

注释

  • 曲学:指的是对学问的曲解或误用,指学术的虚假。
  • 虚荒:空虚和荒唐,形容没有实际内容。
  • 小说:此处指的是一些不具深度的文学作品。
  • 俳谐:指轻浮、滑稽的言辞。
  • 怒骂:指的是用愤怒的言辞进行谩骂。
  • :应该。
  • 合笑:指的是一同嘲笑。
  • 古人:指古代诗人或诗作。
  • :笨拙、不精致。
  • 雅言:优雅的语言,指文雅的表达。

典故解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文人风气的批判,尤其是对那些不重视诗歌内涵,追求表面形式的作品的反感。古代诗歌强调的是情感与意境,而非仅仅是词藻的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启,金朝著名诗人、词人及文学评论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代的文人环境中,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文风的失望与批判,尤其是在文化逐渐浮夸的背景下,作者感到古代诗歌的价值被忽视,表达了对文艺复兴的渴望。

诗歌鉴赏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文人风气的强烈不满。元好问通过对比古今,揭示了当前文人对古诗的误解与贬低。诗中提到的“曲学虚荒”与“俳谐怒骂”,不仅是对当时文风的讽刺,也是对文化价值的反思。作者以犀利的口吻指出了当时文人只追求表面华丽而忽略内涵的现象,让人反思当代文化的真实与深刻。诗的末尾强调了古代诗人所用的“雅言”,则是对真挚情感与深厚文化的呼唤,体现了诗人在艺术追求上的坚持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曲学虚荒小说欺:这一句揭示了当时一些文人对学问的曲解与虚构,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扭曲。
  • 俳谐怒骂岂诗宜:通过反问的方式,指出了俳谐与怒骂并不适合诗歌这一高雅的艺术形式。
  • 今人合笑古人拙:这一句表现出对当代人对古代诗人的轻视与嘲笑。
  • 除却雅言都不知:强调了对优雅语言的忽视,指出现代人对古诗的误解。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对比,强调了当代人对古文化的无知。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提出质疑,增强了论述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当代文人风气的批判,强调了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和真挚情感,呼唤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曲学:象征着对知识的误解和肤浅。
  • 虚荒:象征着文化的空洞与无物。
  • 雅言:象征着高雅的文化和深厚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批判了什么?

    • A. 现代诗人的风格
    • B. 古代诗人的技艺
    • C. 当代文人对古诗的误解
    • D. 小说的流行
  2. “俳谐怒骂岂诗宜”中的“岂”字可以理解为:

    • A. 一定
    • B. 当然
    • C. 怎么能
    • D. 可能

答案

  1. C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深情。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此诗相比,张若虚的作品强调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感,而元好问则更注重对文化内涵的探讨,展示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表达方式。张的诗歌意象优美,意境深远,而元的诗则更加直接、尖锐,反映出时代的不同需求与文人心态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元好问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与现代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