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醻无复见前贤。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白话文翻译:
在困窘中徘徊,依旧无法前行,歌唱之声已无缘再见前贤。纵使我有凌云之笔,俯视仰望之间也只能让人感到可怜。
注释:
- 窘步:指在困境中徘徊,形容无路可走的状态。
- 唱醻:指歌唱,表达内心的感慨。
- 复见:再次见到,重逢之意。
- 纵横:形容文笔的伸展自如。
- 凌云笔:形容文才出众,笔力雄浑。
- 俯仰:指向下看和向上看,形容视野和心境的变化。
- 可怜:可怜、悲悯之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池,金朝著名诗人和词人。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情感,尤其擅长抒情诗。
创作背景:
《论诗三十首》是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与探索,尤其是在当时文人风格多样、思潮纷呈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古人诗风的追求与对现代诗歌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窘迫的身世开篇,表现出诗人在创作与生活之间的矛盾感受。诗人虽然有凌云之笔,但在现实的困境中却无法施展,令人唏嘘。诗中“唱醻无复见前贤”一句,反映出对前辈诗人的怀念与敬仰,也暗示了诗人对自身创作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表达了对文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深刻思考,透漏出一丝悲凉的情感。诗人的感叹不仅是对个人才华的惋惜,也是一种对时代的无奈与不安,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窘步相仍死不前:诗人描绘了自己身处困境,虽有想法却无法行动的状态。
- 唱醻无复见前贤:表达了对昔日诗人和诗风的怀念,感叹现今诗歌的失落。
- 纵横正有凌云笔:自信于自己的才华,暗示自己有能力写出好的诗作。
- 俯仰随人亦可怜:即使有才华,也只能随波逐流,内心感到无奈与可怜。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将自己的才华比作“凌云笔”,突出其文采的高远。
- 反衬:通过对比自身的困境与理想中的文人形象,深化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围绕着才华与困境的矛盾展开,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创作的无力感和对前辈的敬仰,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窘步:象征困境与无奈。
- 凌云笔:象征诗人的才华与理想。
- 前贤:象征古代诗人的成就与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窘步”在诗中指什么?
- A. 自豪的步伐
- B. 困境中的徘徊
- C. 任意的走动
- D. 快速的前进
-
诗人对“前贤”的态度是?
- A. 轻视
- B. 怀念与敬仰
- C. 忽视
- D. 嫉妒
-
“凌云笔”象征什么?
- A. 普通才华
- B. 超凡的文才
- C. 平凡的生活
- D. 低沉的心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社会动乱对个人理想的打击。
诗词对比:
- 元好问与李白在诗歌中的豪情与怀才不遇的情感相似,但李白更显豪放,而元好问则更显细腻与感伤。
参考资料:
- 《元好问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