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走笔成)》
时间: 2025-01-14 10:12: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走笔成)
作者: 王维
束带趋承明,守官唯谒者。
清晨听银蚪,薄暮辞金马。
受辞未尝易,当是方知寡。
清范何风流,高文有风雅。
忽佐江上州,当自浔阳下。
逆旅到三湘,长途应百舍。
香炉远峰出,石镜澄湖泻。
董奉杏成林,陶潜菊盈把。
范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
送君思远道,欲以数行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旅途的思考。
诗人在晨光中听到清脆的蛙声,傍晚时分告别友人,心中感慨万千。
送别的过程并不轻松,尤其是在面对离别时的感情。
诗中提到的清范和高文,指的是古人中有风流气质的人物,表明友人将有很好的前程。
提及江州、三湘等地,表现出诗人对旅途的关心。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香炉峰和石镜湖,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色。
董奉的杏林和陶潜的菊花,象征着志同道合的友谊。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思念之情,想以几行文字寄托情感。
注释
- 束带:古代官员所穿的带子,象征着正式的服装。
- 清晨听银蚪:银蚪指青蛙,清晨听到蛙声,展现自然的气息。
- 薄暮辞金马:薄暮时分告别骑马的友人,金马象征着高贵的出行。
- 清范:指清白的品德和风范。
- 高文:指高雅的文学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维,字摩诘,号阮州,唐代诗人、画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诗歌常融入自然景观,情感深邃,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维的晚年,正值他在仕途上有所成就,辞友之际,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和感慨。
诗歌鉴赏
王维的《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自然意象的送别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与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全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十韵的形式,展现了王维扎实的诗歌功底和对韵律的把控。诗的开头以“束带趋承明”引入,描绘了一个正直的官员形象,再用“清晨听银蚪,薄暮辞金马”两句,传达了时光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奈。二者的对比,渗透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在意象的运用上,王维善于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诗中提到的“香炉远峰”和“石镜澄湖”,不仅描绘了优美的自然风景,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董奉和陶潜的提及,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结尾“欲以数行洒”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祝福。整首诗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还体现了王维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敏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送别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束带趋承明:描写诗人身着正式服装,急于迎接明亮的晨光,象征着清新的开始。
- 守官唯谒者:表明诗人在仕途上需要应对各种拜访,强调官场的复杂。
- 清晨听银蚪:通过自然声音引发诗人的思考,增添了诗的意境。
- 薄暮辞金马:离别的情景,金马象征着高贵的身份,表达对友人的敬重。
- 受辞未尝易:离别的痛苦和道别的难舍,情感真挚。
- 当是方知寡:离别后方知珍贵,突显友情的珍贵。
- 清范何风流:提到古人,表达对友人未来的期待。
- 高文有风雅:强调文采与风雅,寄托对友人的美好期望。
- 忽佐江上州:提到江州,表现出对友人去往新地方的关心。
- 长途应百舍:长途跋涉,体现旅途艰辛。
- 香炉远峰出:描绘自然美景,增加诗的意境。
- 董奉杏成林:引用历史人物,象征理想与志向。
- 陶潜菊盈把:提到陶渊明,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范蠡常好之:提及范蠡,表现出对美好品德的推崇。
- 庐山我心也:庐山象征着理想和追求,表达诗人的心声。
- 欲以数行洒: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情感真挚。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人情冷暖。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 意象:丰富的自然意象,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同时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深刻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束带:象征身份和责任。
- 银蚪:自然的声音,象征生命的活力。
- 金马:象征着高贵与离别。
- 香炉峰、石镜湖: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杏、菊:代表了理想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银蚪”指什么?
- A. 蛇
- B. 青蛙
- C. 鱼
-
“薄暮辞金马”中的“金马”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高贵的身份
- C. 旅途的艰辛
-
诗中提到的“董奉”和“陶潜”代表什么?
- A. 诗人
- B. 友谊
- C. 理想人格
答案:
- B. 青蛙
- B. 高贵的身份
- C. 理想人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别》 by 王之涣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与李白的《送友人》均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但王维更注重自然意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情感表达。两者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多彩与深邃内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