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时间: 2025-01-19 19:50: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作者: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
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
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
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
种松皆老作龙鳞。
白话文翻译:
桃源从来就与世隔绝,
在柳市南边寻访隐士。
到了门口不敢题写凡鸟,
看着竹子何必询问主人。
城上的青山就像家中一样,
东家的流水流入西邻。
闭门著书已度过许多岁月,
种植的松树皆已变老,像龙的鳞片。
注释:
字词注释:
- 桃源:指桃花源,寓意世外桃源,隐居的理想地方。
- 柳市:柳树成荫的集市,这里指隐士的聚集地。
- 题凡鸟:指在门上题写字句,凡鸟比喻普通的鸟,表达对隐士身份的尊重。
- 看竹何须问主人:看竹子生长,无需向主人询问,表达一种自得其乐的态度。
- 龙鳞:松树年轮如龙的鳞片,形容松树的年岁。
典故解析:
- 桃花源: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着理想的隐居生活。
- 隐士:古代士人选择隐居以避世的生活方式,反映了对喧嚣社会的厌倦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简斋,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其诗作多描写山水田园,具有深刻的哲理与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王维晚年,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的温暖和柔和的景象为背景,描写了诗人对隐士吕逸人的访求,但却因未能相遇而生出深深的感慨。诗人在开篇通过“桃源”与“柳市”的对比,展现了“世外桃源”的理想与现实的错位。接着,写到来访的心情,虽未见主人,却依然尊重隐士的生活方式,不敢随意题写。
接下来的两联描绘了自然与人居的和谐,青山与流水相映成趣,进一步突显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最后两句则沉淀了诗人的情感,隐士闭门著书,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种松树也如龙鳞般饱经风霜,似乎在表达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境上浑然天成,情感上深沉而恬淡,充分展现了王维的诗歌风格:自然、隐逸、哲理。诗中既有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桃源一向绝风尘:桃源自古与尘世隔绝,象征理想的隐居生活。
- 柳市南头访隐沦:在柳树成荫的集市南边寻访隐士。
- 到门不敢题凡鸟:到达隐士的门前,却不敢随意题写,表现对隐者的尊重。
- 看竹何须问主人:看着竹林,自得其乐,无需向主人询问。
- 城上青山如屋里:城外的青山仿佛与家中一样亲切。
- 东家流水入西邻:东家的流水流向西邻,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闭户著书多岁月:隐士在家闭门写书,度过了许多岁月。
- 种松皆老作龙鳞:种植的松树皆已变老,像龙的鳞片,象征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闭户著书”和“种松皆老”,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松树比作龙鳞,以形象化的手法展现岁月的痕迹。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王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宁静,抒发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源:象征理想、宁静的生活。
- 柳市:隐士聚集的地方,代表人际关系的复杂与世俗的喧嚣。
- 竹: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青山:自然的美好,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象征。
- 流水:流动的时间,象征生命的不断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桃源”象征什么?
- A. 喧嚣的城市
- B. 理想的隐居生活
- C. 贫困的乡村
-
诗人为何不敢题写字句?
- A. 因为不喜欢隐士
- B. 因为尊重隐士的生活
- C. 因为心情不好
-
诗中提到的“龙鳞”是指什么?
- A. 龍的皮肤
- B. 年轮的象征
- C. 松树的叶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王维另一首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展现了隐逸生活的恬静。
- 《鹿柴》:同样反映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诗词对比:
- 王维的《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描写了理想的隐逸生活,但王维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陶渊明则更强调理想生活的整体环境与社会逃避的哲学。
参考资料:
- 《王维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