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自京至江南作》

时间: 2025-01-04 10:33:02

千里寻春竟怯春,此情原似近乡人。

无边烟雨濛濛下,不尽楼台特特亲。

心未老,梦犹真。

可怜依旧客中身。

从今莫道江南好,话到江南合断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里寻春竟怯春,此情原似近乡人。
无边烟雨濛濛下,不尽楼台特特亲。
心未老,梦犹真。可怜依旧客中身。
从今莫道江南好,话到江南合断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思念与眷恋,尽管千里寻春却对春天感到畏惧,心中的情感如同归乡的人一样深切。在无尽的烟雨中,江南的楼台显得格外亲近。虽然心未老,梦想依然真实,但身在他乡的可怜身影让人感到悲伤。从今往后,切莫再说江南好,因为提起江南便让我魂断肠断。

注释:

  • 怯春:对春天的畏惧,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
  • 楼台特特亲:意指江南的楼台在心中显得格外亲近。
  • 可怜依旧客中身:指自己身在异乡,感到孤独与无奈。
  • 合断魂:提及江南时,情感如同断魂般痛苦。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江南雨,现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情,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离开江南之际,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情和对旅途寂寞的感慨,背景可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或社会环境变化有关。

诗歌鉴赏:

《鹧鸪天 自京至江南作》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江南的深深眷恋。开篇“千里寻春竟怯春”一句,展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尽管千里寻春,但对春天却感到一丝畏惧,似乎隐含着对故乡的无奈与惆怅。而“此情原似近乡人”则将这种情感进一步深化,诗人将自己置于一个游子的身份,身处异地却心系故乡,情感交织,形成强烈的共鸣。

接下来的“无边烟雨濛濛下,不尽楼台特特亲”两句,描绘了江南特有的细雨环境,楼台在雨中显得格外亲切,仿佛是故乡的召唤。诗人在这里表现出对江南美景的深情向往,然而“心未老,梦犹真”却又带有一丝对过往的怀念,虽然身处异乡,但心中的梦想依旧真实,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两句“从今莫道江南好,话到江南合断魂”,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自我反思中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是如此深切,以至于无法再轻言江南的美好,因为每提及一次,心头的痛苦便加剧,似乎连谈论江南也成了一种折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千里寻春竟怯春”:旅途遥远,寻觅春天却感到恐惧,暗示对故乡的失落感。
    • “此情原似近乡人”:心情如同归乡人,情感深厚而复杂。
    • “无边烟雨濛濛下”:描绘江南雨景,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不尽楼台特特亲”:表达对江南楼台的情感亲近。
    • “心未老,梦犹真”:内心依然年轻,梦想依旧真实。
    • “可怜依旧客中身”:身处异乡,感到孤独无奈。
    • “从今莫道江南好”:暗示对江南美好的怀念与痛苦交织。
    • “话到江南合断魂”:提及江南便让人心痛如绞。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乡之情比作对春天的怯惧,形象生动。
    • 拟人:将楼台拟人化,赋予其情感色彩。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江南的深切思念与惆怅,结合自然景物,展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深刻反映了人们对故土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希望与生命,然而在诗中却引发怯意,暗示对未来的不安。
  • 烟雨:江南特有的气候,增添了迷蒙的情感色彩,表现出诗人的思乡情绪。
  • 楼台:象征着江南的美丽与亲切,承载着诗人的记忆与情感。
  • 客中身:象征游子身在异乡的孤独感,强调了离家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里寻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渴望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旅途的兴奋
    D. 对生活的无奈

  2. “心未老,梦犹真”这一句说明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对未来的迷惘
    B. 内心依然年轻,充满希望
    C. 对生活的绝望
    D. 身体的虚弱

  3. “从今莫道江南好”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A. 对江南的喜爱
    B. 对江南的厌倦
    C. 对江南美好的怀念与痛苦
    D. 对江南的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江南春》—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描绘了对历史的怀念与对江南的赞美,虽然表达的情感不同,但同样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过往的追忆。
  • 杜甫的《江南春》则更侧重于对江南自然景色的赞美,两首诗在情感深度和表达方式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