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伯庸待制上京寓直书事因以为寄》

时间: 2024-12-29 16:41:37

举头凉影动明河,问讯仙人八月槎。

斗下孤光悬太白,云间长御挟纤阿。

《霓裳》催按新声遍,凤诏需承曲宴多。

一代词华归篆刻,龙文还欲映琱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举头凉影动明河,问讯仙人八月槎。
斗下孤光悬太白,云间长御挟纤阿。
霓裳催按新声遍,凤诏需承曲宴多。
一代词华归篆刻,龙文还欲映琱戈。

白话文翻译:

抬头望去,凉爽的影子在明亮的河面上摇动,向仙人问好,问候那八月飘荡的木桨。
斗杓下的孤独月光悬挂在太白星旁,云间的长辇载着轻盈的阿妹。
霓裳羽衣舞的乐声已经传遍各地,凤凰的诏令需要承接的宴席也多得不可胜数。
一代的词才和华美已化为篆刻,而龙文的笔触仍想要映照在美玉和戈矛之上。

注释:

  • 凉影:指月光的影子。
  • 明河:指明亮的银河。
  • 仙人:古代神话中的隐士或神灵。
  • 八月槎:指八月时节的筏子,象征着仙境的悠然。
  • 斗下孤光:斗星下方的孤独月光。
  • 长御挟纤阿:长辇中有纤细的女子,形容华丽的车队。
  • 霓裳:指霓裳羽衣,象征美丽的舞蹈。
  • 凤诏:凤凰的诏令,象征高贵的邀请。
  • 一代词华:一代人的词才和艺术成就。
  • 篆刻:古代的一种雕刻艺术。
  • 龙文:古代文字的象征,通常与权威和地位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贯,元代诗人,字仲明,号雪渔,生于南宋末年,活跃于元初。柳贯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景物,情感细腻,意境悠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柳贯在京城寓直期间,借助对月光和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仙人和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寄托了对词华的追求和对社会风气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悠远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理想生活的热爱。首句“举头凉影动明河”描绘了月光洒在河面上的动人景象,给人以凉爽和宁静的感觉。通过“问讯仙人八月槎”,诗人将自己置身于一个超然的境地,渴望与隐士对话,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接下来的句子“斗下孤光悬太白”则通过孤独的月光和星星,增加了诗歌的空间感和神秘感,仿佛在描绘一个广袤而清冷的夜空。中间部分“霓裳催按新声遍,凤诏需承曲宴多”则引入了乐舞的意象,展现了繁华的宴会场景,暗示着诗人对艺术和生活的追求。

最后两句“一代词华归篆刻,龙文还欲映琱戈”则是对时代和个人成就的反思。诗人在此表明,尽管词才已刻入历史,但他仍渴望在更高的层面上与历史对话。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使整首诗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广泛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举头凉影动明河:抬头看月光照耀的河流,感受到一阵凉意。
  2. 问讯仙人八月槎:向仙人询问,问候那八月的木筏(象征着超然的境界)。
  3. 斗下孤光悬太白:孤独的月光在斗星下悬挂,渲染出清冷的夜空。
  4. 云间长御挟纤阿:长辇在云间行驶,带着纤细的女子,描绘出华贵的场景。
  5. 霓裳催按新声遍:霓裳舞的乐声已经传遍四方,象征着美的传播。
  6. 凤诏需承曲宴多:凤凰的诏令需要承接的宴席,反映出社会的繁华。
  7. 一代词华归篆刻:一代人的词才和成就,已然成为历史的记载。
  8. 龙文还欲映琱戈:龙文仍向往在美玉和武器上流传,表达对历史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凉影,增强感官体验。
  • 对仗:如“霓裳催按”和“凤诏需承”,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各种意象(如月光、仙人、霓裳等)构建了一个富有幻想色彩的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月光和宴会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形成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清冷与宁静,代表诗人内心的思索。
  • 仙人:象征理想的生活和超然的境界。
  • 霓裳:象征美与艺术,代表生活的繁华与多彩。
  • 龙文与琱戈:象征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凉影”指的是什么? A. 太阳的影子
    B. 月光的影子
    C. 星星的影子
    D. 风的影子

  2. 填空:诗中“斗下孤光悬太白”描绘的是__的景象。

  3. 判断题: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繁华宴会的厌倦。 (对/错)

答案:

  1. B
  2.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对比柳贯的这首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月光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柳贯更侧重于理想与现实的交融,而苏轼则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对自然的亲近,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1. 《元诗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柳贯研究》
  4. 《元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