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渡口作》

时间: 2025-01-04 07:21:14

汉阳窥鄂渚,夹岸走长虹。

小艇双飞燕,中流五两风。

一江分二郡,三国斗群雄。

多少兴亡事,销沉向此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阳窥鄂渚,夹岸走长虹。
小艇双飞燕,中流五两风。
一江分二郡,三国斗群雄。
多少兴亡事,销沉向此中。

白话文翻译

汉阳俯瞰着鄂渚,岸边的长虹横跨两岸。
小艇如双飞的燕子,江中有五只船在顺风而行。
一条江水将两郡分开,三国在此争雄。
多少兴亡的故事,都在这里沉淀消逝。

注释

  • 汉阳:今武汉市的一个区,位于长江南岸。
  • 鄂渚:指的是长江中部的一个岛屿,这里是长江的重要水域。
  • 夹岸:两岸之间,形容水域的宽阔。
  • 长虹:形容桥梁的弯曲形状,像彩虹一样。
  • 小艇:指的是小型船只。
  • 双飞燕:形容小艇飞快的样子。
  • 五两风:指的是江中行驶的五只船在顺风的状态。
  • 一江分二郡:江水将汉阳和鄂渚两地分开。
  • 三国斗群雄:指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争斗,象征着历史的兴亡。
  • 多少兴亡事:指历史上许多国家和事件的兴衰成败。

典故解析

“兴亡”一词在中国历史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常与王朝的更迭、国家的兴盛与衰落有关。诗中提到的“汉阳”和“鄂渚”不仅是地理名词,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寓意,象征着历朝历代的战争与和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纯玉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期。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思考,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之际。诗人通过描绘长江的美景,反思历史的兴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诗歌鉴赏

《汉阳渡口作》是一首以长江为背景的诗歌,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长江的壮丽景色,也隐含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汉阳与鄂渚的自然景观,长虹横跨,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小艇如飞燕,展现了水面上的生动景象,赋予了诗歌一种动感和活力。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历史的深邃,提到“一江分二郡”,不仅在地理上划分了汉阳和鄂渚,也象征着历史的分裂与冲突。“三国斗群雄”一句,点明了诗歌深层的历史含义,历史的兴亡在这里交织,形成了一种时代的回响。最后一句“多少兴亡事,销沉向此中”,则是对历史的总结,诗人以长江为象征,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结合了自然与历史,形成了一种从景入情、从情入理的艺术效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阳窥鄂渚:通过“窥”字,表现了汉阳的地理位置,汉阳仿佛在窥视着鄂渚,传达出一种亲近的感觉。
  2. 夹岸走长虹:形容两岸的桥梁,像长虹一样横跨,突出了水域的开阔和壮丽。
  3. 小艇双飞燕:将小艇与燕子相提并论,表现出小艇飞速的特点,生动形象。
  4. 中流五两风:描绘了江中航行的船只,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
  5. 一江分二郡:表现了地理的分隔与历史的延续,寓意深远。
  6. 三国斗群雄: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7. 多少兴亡事,销沉向此中:历史的兴亡沉淀在长江中,给人以深刻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小艇比作双飞燕,形象生动。
  • 对仗:如“夹岸走长虹”和“小艇双飞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象征:长江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兴亡,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长江为背景,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历史的复杂,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长江: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流逝。
  2. 小艇:代表着生命与活力。
  3. 三国:象征着历史的纷争与兴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汉阳与鄂渚的关系是? a) 兄弟
    b) 朋友
    c) 地理位置上的相邻

  2. 小艇被比作什么? a) 小鸟
    b) 飞燕
    c) 小鱼

  3. “三国斗群雄”指的是? a) 三国演义
    b) 三国时期的历史
    c) 三国的文化

答案

  1. c) 地理位置上的相邻
  2. b) 飞燕
  3. b) 三国时期的历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夜泊牛津口》:张继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长江的壮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慨。
  • 张继的《夜泊牛津口》:通过对江水的描写,反映了历史的深沉与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