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夹山一带山平远,湘溪问字归家晚。
荷气晚来多,斜阳雨半蓑。
吾生何所寄,泛宅浮家去。
苕水碧于天,孤舟独往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夹山一带的平远山景,湘溪边问路时已是归家的晚时分。晚来的荷花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斜阳照耀着,半天细雨落在蓑衣上。我这一生究竟寄托在哪里呢?我只得在水面上漂浮,随家而去。苕水的碧绿如同天空一般,孤舟在水中独自往返。
注释:
字词注释:
- 夹山:指夹山地区,山脉的名称。
- 湘溪:湘江旁的溪水,象征着归途与故乡。
- 荷气:荷花的香气,代表夏日的气息。
- 斜阳:夕阳西下,光线倾斜。
- 蓑:蓑衣,用于遮挡雨水的衣物。
- 泛宅:在水面上漂浮,寓意生活的漂泊不定。
- 苕水:苕溪,清澈的水流,象征宁静的自然。
典故解析:
- 孤舟独往还:表现诗人的孤独与对归家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纯玉是明代的一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夏日,诗人拜访了友人潘子,返回的途中感受到归家的迟暮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通过对夏日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归属感的追寻。诗的开头描绘了夹山的远景和湘溪的静谧,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荷气的浓厚与斜阳的温柔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通过“吾生何所寄”的质问,深刻反映出对人生意义的探寻与思考。最后以“苕水碧于天,孤舟独往还”收尾,既写出了自然之美,又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情感的张力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美感,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夹山一带山平远:夹山地区的山脉平坦而遥远,带出一种辽阔的视野。
- 湘溪问字归家晚:在湘溪边询问路向,表明诗人已是归家的晚时分,暗示归家的渴望。
- 荷气晚来多:晚间的荷花香气愈加浓郁,映衬出夏天的生机。
- 斜阳雨半蓑:斜阳映照,细雨轻落在蓑衣上,描绘了诗人行旅中的情景。
- 吾生何所寄:诗人自问生存的意义与归宿,流露出对生命的思考。
- 泛宅浮家去:以水面漂浮的方式形容生活的无常与漂泊。
- 苕水碧于天:苕水清澈如天,展现了自然的宁静美好。
- 孤舟独往还:孤单的小舟在水中往返,象征着诗人的孤独旅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在水面上漂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漂泊感。
- 对仗:如“荷气晚来多,斜阳雨半蓑”,形成了和谐美的音韵。
- 拟人:荷气、斜阳等自然元素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归属与漂泊,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夹山:象征着远方的归宿与人生的方向。
- 湘溪:代表着思乡与归途的意象。
- 荷气:象征着生命的繁茂与希望。
- 斜阳:表现出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孤舟:象征孤独与漂泊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所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是哪个地区的?
A. 北方山脉
B. 夹山
C. 南海 -
诗中提到的“吾生何所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思考
C. 忧伤 -
“苕水碧于天”意指什么?
A. 水比天还蓝
B. 水的清澈
C. 天空的颜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
- 《早发白帝城》李白:描绘自然景色与旅途心情。
诗词对比:
- 韩纯玉《菩萨蛮》与李白《静夜思》在主题上均涉及孤独与思乡,但前者更多描绘自然景色,后者则是对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鉴赏》
- 《古诗词解析入门》
- 《诗经与古典诗词》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