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宴张别驾新斋
作者:孟浩然
世业传圭组,江城佐股肱。
高斋徵学问,虚薄滥先登。
讲论陪诸子,文章得旧朋。
士元多赏激,衰病恨无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告别和对自己处境的感慨。诗中提到家世传承的荣耀,以及江城的政治环境。诗人在高楼上渴望追求学问,感到自己在学术上有所不足。与朋友们的交流中,感受到自己文字才华的失落。最后,诗人对士人的赞赏感到惋惜,因自己健康衰弱而感到无能为力。
注释:
- 世业传圭组:指家族的事业传承和声望。
- 江城佐股肱:指在江城的辅助和支持作用,可能指朋友或同事。
- 高斋徵学问:指在高处的书斋中追求学问。
- 虚薄滥先登:形容自己的学问虚弱而肤浅,未能真正成就。
- 讲论陪诸子:与年轻的学子们讨论交流。
- 文章得旧朋:指得到老朋友的赞赏和支持。
- 士元多赏激:士人之间的多次赞赏和激励。
- 衰病恨无能:因身体的衰弱和疾病感到无能为力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荆,可谓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宴张别驾新斋》创作于诗人与友人张某(别驾)相聚的时刻,诗人感受到友人对自己学问和才能的赞赏,同时也对自己的身体和境遇感到不满。诗中透出一种惜别之情和对自我能力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开篇以“世业”与“江城”引入,说明了诗人身世和所处环境的复杂。接着,强调了对高斋的向往,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但又感到自己在学问上有所不足,表现出一种自我否定的情绪。
诗中的“讲论陪诸子”体现了诗人与年轻学子之间的互动,显示出他乐于与人交流的态度,而“文章得旧朋”则暗示着他与旧友之间的深厚联系。最后一联以“士元多赏激”结束,虽然有对士人的赞许,却也带着对自身衰弱、无能为力的惋惜,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对比。
整首诗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无奈,表现出诗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反思,以及对朋友的珍惜,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哲思,令人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业传圭组:开篇即讲述家族的荣耀,暗示传统和责任。
- 江城佐股肱:体现了在江城中得到的支持和帮助。
- 高斋徵学问:表达了对学问的追求,强调了高处的精神追求。
- 虚薄滥先登:反映了对自己的自省,感到学问的不足。
- 讲论陪诸子:与年轻人讨论,显示出对知识的传承。
- 文章得旧朋:感慨旧友对自己的支持,突出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 士元多赏激:赞美士人的激励,反映出对士人文化的认同。
- 衰病恨无能:感叹自己的无能为力,给整首诗增添了深沉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世业传圭组,江城佐股肱”,体现了对仗工整的特点。
- 隐喻:用“高斋”隐喻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 反讽:最后两句中的“衰病恨无能”表现出自我怀疑与反思。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之间的情谊与个人追求的反思,表达了对自我能力与境遇的无奈与惋惜,展现了人际关系的珍贵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斋:象征理想与学问的追求。
- 江城:代表现实的政治与文化环境。
- 士元:象征知识分子与友谊的力量。
- 衰病:体现了身体的虚弱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斋”象征着什么?
- A. 诗人的家族
- B. 诗人的理想与学问
- C. 诗人的朋友
- D. 诗人的疾病
-
诗人在最后感到无能是因为:
- A. 朋友的离去
- B. 身体的衰弱
- C. 学问的不足
- D. 生活的困苦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比较孟浩然与王维的诗歌,两位诗人在山水田园诗中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更显禅意与哲理,而孟浩然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人际关系与自我追求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孟浩然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宴张别驾新斋》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