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

时间: 2025-01-04 08:52:31

念尔习诗礼,未曾违户庭。

平生早偏露,万里更飘零。

坐弃三牲养,行观八阵形。

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

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鶺鴒.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
孟浩然

念尔习诗礼,未曾违户庭。
平生早偏露,万里更飘零。
坐弃三牲养,行观八阵形。
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
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鶺鴒。
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

白话文翻译:

我想念你习文练武的模样,你从未在家中违背家规。
你自幼就展露才华,如今在万里之外飘零。
我坐在这里放弃了丰盛的三牲,出行则观赏八阵图。
装扮打扮告别故乡,谋划着前往边疆的策略。
壮志在心中吞噬鸿鹄之志,远方的思念伴随小鸟飞舞。
文武双全的你,不用战斗就能够安宁。

注释:

字词注释:

  • :你。
  • 习诗礼:学习诗文和礼仪。
  • 平生:一生。
  • 三牲:指祭祀用的三种牲畜。
  • 八阵形:指诸葛亮的八阵图,象征军事策略。
  • 边庭:边疆地区。
  • 鸿鹄:指大雁,象征远大的志向。
  • 鶺鴒:指一种小鸟,象征轻盈和自由。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八阵形”出自历史上的军事谋略,强调军事才能;而“鸿鹄”则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青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阮溪,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诗风清新自然,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送别亲友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对他们前途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家国的思考与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开篇以“念尔习诗礼”引出主题,强调友人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展现出诗人对其的赞许与鼓励。接着,诗人提到“平生早偏露”,既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认可,也暗示出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接下来的“坐弃三牲养,行观八阵形”则反映出诗人对军事策略的关注,寓意着对友人即将参与的西军征战的重视。

“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鶺鴒”则将诗歌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壮志的赞美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个人的思考与感慨,体现了孟浩然关注家国、关心朋友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念尔习诗礼: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强调其良好的教育背景。
  • 未曾违户庭:说明友人在家中遵守家规,表现出良好的品德。
  • 平生早偏露:赞美友人的才能自幼就已显露。
  • 万里更飘零:表达人生的漂泊与不易。
  • 坐弃三牲养:指诗人放弃丰厚的生活,可能是为了追寻更高的理想。
  • 行观八阵形:寓意对军事的关注与学习。
  • 饰装辞故里:表达离别之情,准备去往边疆。
  • 谋策赴边庭:为了国家的安宁而准备行动。
  • 壮志吞鸿鹄:表达诗人对友人志向的赞美。
  • 遥心伴鶺鴒:远方的思念如同小鸟般自由翱翔。
  • 所从文且武:强调友人文武双全的才华。
  • 不战自应宁:希望通过才智而非战争来实现和平。

修辞手法:
本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与思想。

主题思想:
全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祝福与期许,强调了文武双全的理想,表达了对国家和家国的关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诗礼:象征着文化与修养。
  • 鸿鹄:代表着高远的志向与理想。
  • 鶺鴒:象征自由与轻松的心境。
  • 三牲:代表丰厚的生活与丰富的祭祀。
  • 八阵形:象征着智慧与军事策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八阵形”是指什么?
    A. 祭祀用的牲畜
    B. 军事谋略图
    C. 诗歌的类型
    D. 文化教育

  2. “壮志吞鸿鹄”中的“鸿鹄”象征什么?
    A. 轻松自在
    B. 高远的志向
    C. 追求财富
    D. 家庭安宁

  3. 诗人对友人的评价是?
    A. 不够聪明
    B. 志向远大,文武双全
    C. 只会文,不能武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孟浩然的《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壮志。不同的是,孟浩然更加强调文武双全的理想和对朋友的鼓励,而王之涣则通过雄伟的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怀和国家的伟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孟浩然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