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漫山白白与红红,小树低丛看不供。总道楂花香气好,就中偏爱玉珑松。
白话文翻译:
整座山上满是白色和红色的花,小树丛生,几乎看不见它们的身影。大家都说山楂花的香气好,我却偏爱那玉珑松。
注释:
- 漫山:遍布整座山。
- 白白与红红:指白花和红花交错在一起。
- 小树低丛:小树丛生,矮小的树木。
- 看不供:几乎看不到,似乎不够显眼。
- 楂花:山楂花,春天开放的花卉,香气扑鼻。
- 玉珑松:一种松树,可能指的是松树的美丽和独特。
典故解析:
“楂花”在古代常被用作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和希望,而“玉珑松”则寓意高洁和坚毅。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不同植物的不同情感,显示了他对自然的独特品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宣,号山人,金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诗作多描绘山水、花鸟,且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元好问游览天坛时,他在游览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因而产生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漫山白白与红红”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繁花似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小树低丛看不供”则带出了一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在众多花卉中那一抹不显眼的小树的孤独感,也暗示了诗人对听觉和嗅觉的敏感。最后,诗人对“玉珑松”的偏爱,更是反映了他对美与独特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结合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个人审美的表达,形成了和谐而富有层次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漫山白白与红红:描绘春天山花烂漫的景象,色彩鲜艳。
- 小树低丛看不供:小树被花丛掩盖,显得不够显眼,暗示一种被忽视的美。
- 总道楂花香气好:众人普遍认为山楂花的香气最为迷人。
- 就中偏爱玉珑松:诗人则独爱那一棵松树,强调了个人的独特审美。
修辞手法:
- 对比:山楂花与玉珑松的对比,突显诗人独特的审美取向。
- 拟人:小树的描写让其仿佛有了情感,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观察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花与红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玉珑松:象征高洁与坚韧,表达了诗人对独特美的偏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有哪些颜色?
- A. 只有白色
- B. 只有红色
- C. 白色和红色
- D. 黄色和紫色
-
诗人偏爱哪种植物?
- A. 山楂花
- B. 玉珑松
- C. 桃花
- D. 柳树
-
“小树低丛看不供”中,“看不供”意指什么?
- A. 小树很高
- B. 小树被花遮挡
- C. 小树很显眼
- D. 小树开花了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描绘春天与自然的美。
- 李白的《庐山谣》: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感悟。
诗词对比:
- 比较元好问与李白在表达自然美时的不同风格,元好问更细腻,李白则更豪放。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春天的不同理解与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
- 《金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