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与祝枝山联句咏奇石》
时间: 2025-01-17 10:30: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嵯峨怪石倚云间,
抛掷于今定几年。
苔藓作毛因雨长,
藤萝穿鼻任风牵。
从来不食溪边草,
自古难耕陇上田。
恨杀牧童鞭不起,
笛声斜挂夕阳烟。
白话文翻译
奇异的山石高耸入云,似乎是被抛掷到这里数十年。
湿润的苔藓因雨水而生长,藤萝缠绕着石头,随风摇摆。
这些怪石从来不吃溪边的草,自古以来就难以耕种田地。
我恨那牧童无法驱赶它们,笛声悠扬地飘荡在夕阳的烟雾中。
注释
- 嵯峨:形容山势陡峭。
- 怪石:指形态奇异的石头。
- 苔藓:一种生长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常见于石头上。
- 藤萝:一种植物,常随风摇摆,形象生动。
- 牧童:指放牧的孩子,这里暗示了无奈和无能为力。
典故解析
- 溪边草:象征自然界的生机与生命力,暗示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
- 夕阳烟:寓意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他擅长诗词,作品多以山水、花鸟为题材,流露出潇洒的个性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寅与祝枝山的联句,反映了他们对奇石的观察和对自然的感悟。两位诗人的友谊和艺术追求也在诗中得到了体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奇石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奇特与人类的渺小。诗中“嵯峨怪石倚云间”的描写,不仅勾勒出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诗人对它的敬畏。苔藓和藤萝的生长则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尽管环境恶劣,它们依然顽强地生存着。
诗中对牧童的“恨杀”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无奈与叹息。牧童象征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笛声与夕阳的结合,则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思考。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的深刻反思,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展现了唐寅深邃的思想境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嵯峨怪石倚云间:描写奇石高大耸立,仿佛与云相依。
- 抛掷于今定几年:这些石头的存在似乎已经有了岁月的积淀。
- 苔藓作毛因雨长:石头上长满苔藓,因雨水滋润而生长。
- 藤萝穿鼻任风牵:藤萝缠绕在石头上,随风摇曳。
- 从来不食溪边草:这些石头不与周围的自然相互依赖。
- 自古难耕陇上田:象征人类对自然的无力感。
- 恨杀牧童鞭不起:表达了对牧童无能为力的愤慨。
- 笛声斜挂夕阳烟:笛声与夕阳交织,带来一丝温馨的忧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苔藓比作毛,生动形象。
- 拟人:藤萝“任风牵”,赋予植物以生命。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奇石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类渺小的感叹,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
意象分析
- 怪石:象征自然的奇特与不羁。
- 苔藓:代表生命的顽强与顽固。
- 藤萝:象征自然的灵动与变化。
- 牧童:象征人类对自然的无奈与渴望。
- 夕阳: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嵯峨怪石”是指什么? A. 迷人的风景
B. 高耸入云的奇石
C. 田园风光 -
诗人对牧童的态度是? A. 感到愤怒
B. 感到无奈
C. 感到快乐 -
诗中“笛声斜挂夕阳烟”表现了什么? A. 快乐的情绪
B. 暗淡的忧伤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唐寅的《唐伯虎与祝枝山联句咏奇石》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以自然为主题,前者更侧重于奇石的描写,后者则强调静谧的山居生活。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体悟,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唐寅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