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卢道士房》
时间: 2025-01-01 22:10: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卢道士房
作者:李颀 〔唐代〕
秋砧响落木,共坐茅君家。
惟见两童子,林前汲井华。
空坛静白日,神鼎飞丹砂。
麈尾拂霜草,金铃摇霁霞。
上章人世隔,看弈桐阴斜。
稽首问仙要,黄精堪饵花。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砧声在落叶中响起,我们一起坐在茅君的家中。
只见两位童子在林前汲水,水井旁盛开着花朵。
空荡荡的坛子在白日里静谧,神仙的鼎炉中飞舞着丹砂。
拂尘轻轻拂过霜草,金铃在晴朗的霞光中摇曳。
抬头望去,世间的喧嚣仿佛已与我隔绝,看着桐树阴影下的棋局斜斜而落。
我恭敬地询问仙道的要义,黄精可作为佳饵引花。
注释:
- 茅君:指道士卢道士,他的居所。
- 两童子:指道士的弟子或侍者。
- 空坛:指祭坛或道教用的坛子,寓意清静。
- 神鼎:道教炼丹的器具,象征修炼成仙。
- 麈尾:一种用毛制成的拂尘,象征清净。
- 黄精:一种草药,常用作养生药材,象征长生不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字君平,唐代诗人,曾任官职,擅长诗歌,其作品多呈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融合了对道教文化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表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李颀的《题卢道士房》是一首描绘道教隐士生活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教文化的探求。诗中自然与人文交融,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山水画卷。首联“秋砧响落木,共坐茅君家”描绘了秋天的宁静氛围,落木的声音与茅君的家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安逸的生活情景。接下来“两童子,林前汲井华”生动描绘了道士的徒弟在林前汲水,表现了道教生活的朴素与自然。
诗的中间部分“空坛静白日,神鼎飞丹砂”展示了道教修炼的境界,空坛与神鼎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地,体现了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教思想。后两联“上章人世隔,看弈桐阴斜”通过棋局的描绘反映出世俗生活的隔绝,表达了诗人与世俗的疏离和对仙道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则由静谧的生活到对道教理想的追求,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超脱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砧响落木,共坐茅君家:描绘了秋天的宁静环境,诗人与道士共享安逸时光。
- 惟见两童子,林前汲井华:展现了道士的学生在自然中汲水,体现了简单的生活方式。
- 空坛静白日,神鼎飞丹砂:描绘道教的修炼场景,空坛与神鼎象征着修行的清静与神秘。
- 麈尾拂霜草,金铃摇霁霞:用意象描绘了道士的生活细节,展现了自然的美。
- 上章人世隔,看弈桐阴斜: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隔绝,棋局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深邃。
- 稽首问仙要,黄精堪饵花:体现了对道教修行的尊重与向往,黄精象征着长生的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空坛静白日,神鼎飞丹砂”,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描绘道教文化,表现了清静与超然。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脱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砧: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季节。
- 空坛:代表修行的场所,清静无为。
- 神鼎:象征道教炼丹的神秘与追求。
- 黄精:寓意长生不老的草药,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秋砧响落木”中的“砧”指的是?
A. 刀具
B. 砧板
C. 木材
D. 砌石 -
“神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修炼
C. 统治
D. 战争 -
诗中提到的“黄精”主要用作?
A. 食材
B. 药材
C. 燃料
D. 建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比较李颀的《题卢道士房》和王维的《终南山》,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颀更注重道教文化的细腻描绘,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达对自然的直接感受和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颀诗集》
- 《中国古代道教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