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首阳山谒夷齐庙》
时间: 2025-01-01 15:29: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首阳山谒夷齐庙
作者:李颀 〔唐代〕
古人已不见,乔木竟谁过。
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
苍苔归地骨,皓首采薇歌。
毕命无怨色,成仁其若何。
我来入遗庙,时候微清和。
落日吊山鬼,回风吹女萝。
石崖向西豁,引领望黄河。
千里一飞鸟,孤光东逝波。
驱车层城路,惆怅此岩阿。
白话文翻译
古人早已不再可见,哪位行人曾经经过这高大的树木呢?
首阳山显得孤寂,空中的白云依然漫天飘浮。
苍翠的苔藓归于大地的骨骸,白头老者在此吟唱采薇的歌谣。
生死交代,毫无怨恨,那成就仁德的人又该如何呢?
我来到这遗留的庙宇,时节正微微清和。
夕阳映照着山中的鬼魂,回风轻拂女萝。
石崖向西豁然开朗,引领我眺望黄河。
千里之外一只飞鸟,孤独的光影映照着东逝的波涛。
我驱车行驶在层层城路上,惆怅地望着这片岩石。
注释
- 夷齐庙:传说中夷齐是古代的贤人,庙宇是为了祭祀他而建。
- 苍苔:指生长在石头或地面上的青苔,象征着岁月的积淀。
- 皓首采薇歌:指白发老者吟唱《诗经》中的《采薇》,表达对往事的追忆。
- 毕命无怨色:意指在生命的尽头,依然保持无怨无悔的态度。
- 女萝:一种植物,生长在树木上,象征着柔美和生命的延续。
- 层城路:指通往不同城镇的道路,暗示人生的旅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颀,唐代诗人,字延之,号惭愧,生于江南,早逝于贞观年间。李颀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李颀游历首阳山时,意在缅怀历史人物夷齐,表现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沉醉。
诗歌鉴赏
诗中李颀通过描绘首阳山的孤寂景象,表达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古人已不见,乔木竟谁过”,通过对古人和树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时间的流逝感。接着“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进一步突显出山的孤寂与白云的飘渺,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诗人以苍苔、皓首等意象,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同时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思考。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元,情感上真挚深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人已不见:时间的流逝使得古人不再可见,营造出孤独感。
- 乔木竟谁过:高大的树木周围没有人经过,增强了寂寞的气氛。
- 寂寞首阳山:直接描绘了首阳山的孤独情景。
- 白云空复多:白云在空中漫游,象征着无尽的流逝。
- 苍苔归地骨:青苔生长在大地之上,象征着生命的轮回。
- 皓首采薇歌:老者吟唱的歌谣,传达出对过去的怀念。
- 毕命无怨色:面对生命的尽头,诗人无怨无悔,传达了人生的豁达。
- 成仁其若何:对成就仁德的追问,反映出对理想的追求。
- 我来入遗庙:作为游者,进入历史的庙宇,感受历史的厚重。
- 时候微清和:描绘出一个清和的时节,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落日吊山鬼:夕阳下的景象,给人以凄凉的感觉。
- 回风吹女萝:轻风拂过女萝,象征着生命的柔美与短暂。
- 石崖向西豁:石崖的开朗象征着新的视野。
- 引领望黄河:引导视线向黄河,象征着生命的广阔与壮丽。
- 千里一飞鸟:孤独的鸟儿飞翔,象征着自由与孤独。
- 孤光东逝波:光影映照在东逝的水波上,体现了时光的流逝。
- 驱车层城路:行车在城镇之间,暗示着人生的旅途。
- 惆怅此岩阿:对岩石的惆怅,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落日吊山鬼”用拟人的方式来描绘夕阳,表现出自然界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对人生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传达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人:象征着历史和智慧。
- 乔木:代表着生命的坚韧与永恒。
- 白云: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束。
- 苍苔:暗示着岁月的沉淀与轮回。
- 皓首:象征着经历与智慧。
- 黄河: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源流与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夷齐庙”是为了祭祀谁? A. 诸葛亮
B. 夷齐
C. 孔子
D. 屈原 -
“落日吊山鬼”中的“山鬼”指的是什么? A. 山中的灵魂
B. 山的鬼怪
C. 山的传说
D. 山的阴影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哀伤
C. 愤怒
D. 宁静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颀与王维的山水诗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擅长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李颀的诗更显现出对历史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