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虎台》

时间: 2025-01-04 08:58:22

碧草连金虎,青苔蔽石麟。

皓齿芳尘起,纤腰玉树春。

倚瑟红铅湿,分香翠黛嚬。

谁言奉陵寝,相顾复沾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虎台
作者: 温庭筠 〔唐代〕

碧草连金虎,青苔蔽石麟。
皓齿芳尘起,纤腰玉树春。
倚瑟红铅湿,分香翠黛嚬。
谁言奉陵寝,相顾复沾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金虎台的美丽景色。碧绿的草地与金色的虎连成一片,青苔覆盖着石麟。洁白的牙齿在芳香的尘埃中闪耀,纤细的腰肢如同春天的玉树一般。倚靠着瑟琴,红铅笔沾湿了,分香的气息让翠绿的黛眉微微皱起。谁说要去奉献给陵寝的哀思,相视之时不禁泪湿了手巾。


注释

字词注释

  • 金虎:意指金色的虎,象征威武和尊贵。
  • 石麟:传说中的瑞兽,象征吉祥。
  • 皓齿:洁白的牙齿,暗指美人的容貌。
  • 芳尘:香气的尘埃,寓意芬芳四溢的环境。
  • 纤腰:形容女子身材的纤细。
  • 倚瑟:倚靠在瑟琴旁,表现出一种优雅的姿态。
  • 红铅:用来描画的红色铅笔,暗示绘画的艺术性。
  • 翠黛嚬:翠绿的眉毛微微皱起,表现出美人的情绪。
  • 奉陵寝:祭奠亡者的陵墓,表现出对逝者的追思。

典故解析

  • 金虎与石麟:金虎与石麟的结合,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与神话的崇拜。
  • :古代的弦乐器,常常与文人雅士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代表着文人的情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字飞卿,晚唐诗人,擅长词作,尤其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感悟,特别是在描绘美人、美景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温庭筠在此期间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逝去美好的追忆。


诗歌鉴赏

《金虎台》是一首典型的晚唐诗作,展现了温庭筠细腻的艺术风格和对美的追求。全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借助金虎、石麟等象征物,构建出一个充满生机与美感的场景。开头两句以“碧草连金虎,青苔蔽石麟”的画面引出,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

后两句则转向描写美人,"皓齿芳尘起"与"纤腰玉树春"相呼应,刻画出女子的娇美与优雅。诗中通过“倚瑟红铅湿”的细节,展现了人物的情感与内心世界,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最后一句“谁言奉陵寝,相顾复沾巾”,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逝去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工整优美,更在内容上深刻动人,体现了温庭筠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草连金虎:描绘春天的草地与金色的虎,象征着生机与美丽。
  • 青苔蔽石麟:青苔覆盖着瑞兽,强调了自然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 皓齿芳尘起:美人的洁白牙齿在香尘中闪烁,表现了她的美丽与魅力。
  • 纤腰玉树春:女子的纤细腰肢如同春天的玉树,象征着青春与生命的活力。
  • 倚瑟红铅湿:倚靠在瑟琴旁,红铅笔沾湿,暗示着创作的灵感与情感的流露。
  • 分香翠黛嚬:香气弥漫,翠眉微皱,表现了美人的情感波动。
  • 谁言奉陵寝:反问中带出对逝者的思念与敬仰。
  • 相顾复沾巾:相视时泪水湿巾,表达了深切的情感与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纤腰玉树春”,通过比喻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作品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透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生命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虎:象征着尊贵与威武,代表着自然的雄壮。
  • 石麟:象征吉祥与美好,体现了古人对瑞兽的崇敬。
  • 皓齿:美人的象征,代表着纯洁与无瑕。
  • 玉树:春天生机的象征,寓意青春与生命。
  • :象征着文人的情操与艺术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碧草连金虎”意指什么?
    A. 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B. 形容威武的动物
    C. 暗示人生的短暂

  2. “倚瑟红铅湿”中的“瑟”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装饰品
    C. 一种植物

  3.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美的追求
    B. 对逝者的怀念
    C. 对自然的崇拜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表现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杜甫《月夜忆舍弟》:对亲人的思念与感慨。

诗词对比
温庭筠与李清照的作品均以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为主,但李清照更加直白地表达对爱情的思考,而温庭筠则通过象征和比喻展示了对美与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温庭筠诗词集》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