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时间: 2025-01-17 17:02:01

却下湘帘良夜静,一穗昏灯。

一个人儿影,墙外西风墙里听。

相如消渴烦秋病。

密约沉沉空记省。

归计偏无,归计偏无定。

取次思量眠更醒,窥人好月圆如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却下湘帘良夜静,一穗昏灯。
一个人儿影,墙外西风墙里听。
相如消渴烦秋病。
密约沉沉空记省。
归计偏无,归计偏无定。
取次思量眠更醒,
窥人好月圆如镜。

白话文翻译:

在这宁静的夜晚,我轻轻放下湘帘,昏黄的灯光下,只有我一个人的影子。墙外的西风在墙里悄悄地吹来。像相如那样因思念而心烦意乱,秋天的病痛让我难以入眠。那些秘密的约定如今都已沉沉忘却,归家的打算总是没有定数。思来想去,常常是睡不着,时而又醒来,只能透过窗户窥视那轮明月,正如一面明镜。

注释:

  • 湘帘:指湘水边的帘子,象征着南方的柔美和思念。
  • 相如:指的是汉代的著名辞人司马相如,因爱情而心烦的典故。
  • 消渴:指因思念或忧虑而心情烦躁,像口渴一样。
  • 密约:指私下达成的约定,通常暗含情感纠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采庵,近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和社会风貌,语言清新自然,含蓄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的思念之际,反映了其对爱情的渴望和思念的苦闷。诗中描绘的秋夜情景,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诗歌鉴赏:

《蝶恋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思念。开篇的“却下湘帘良夜静”即设定了一个静谧的夜晚,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昏灯映照下的孤影,与外面的西风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对外界的渴望。接着,诗人提到“相如消渴烦秋病”,此处引用司马相如的典故,体现了对爱情的思念和焦虑。整首词的情感层次分明,既有深切的思念,又夹杂着对未来归属的迷茫。最后的“窥人好月圆如镜”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是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整首词在情感上具有很强的共鸣,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却下湘帘良夜静:夜深人静,轻轻放下帘子,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一穗昏灯:昏黄的灯光,象征着孤独和思索。
  • 一个人儿影:独自一人的影子,强调孤独感。
  • 墙外西风墙里听:外面的风声,反映内心的寂寞与听觉的敏感。
  • 相如消渴烦秋病:心中思念如同口渴,烦躁不安。
  • 密约沉沉空记省:曾经的约定已被遗忘,心中无所依靠。
  • 归计偏无,归计偏无定:对未来的归属没有明确的打算,增加了无奈。
  • 取次思量眠更醒:反复思虑,难以入睡,表现出心理的煎熬。
  • 窥人好月圆如镜:渴望美好的事物,最终却只能通过窗户望向月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消渴”,生动形象。
  • 对仗:如“墙外西风墙里听”,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秋天的“病痛”赋予人的情感,使得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孤独的夜晚和对爱情的思念,表现了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冲突与期待,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帘:象征着南方的柔情和思念。
  • 昏灯:隐喻孤独和思考的状态。
  • 西风:象征外界的变化和内心的孤独。
  • 月圆:象征团圆和美好,但却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相如消渴”意指什么? A. 思念如渴
    B. 饮水不解渴
    C. 过度思虑
    D. 感冒

  2. “墙外西风墙里听”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D. 兴奋

  3. 诗中提到的“密约”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私下的约定
    C. 朋友的约定
    D. 旅行计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张采庵的《蝶恋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有对孤独与思念的描绘,但张采庵更加强调内心的煎熬和对未来无奈的感受,而李清照则更多展现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惆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读》
  • 《李清照与其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