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寄冬冬。倒押前韵》
时间: 2025-01-01 14:52: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敲缺唾壶抛玉斝。点检诗囊,底日寻阿姐。却恐相逢都作哑,踏沙时节涛声雅。梦好怕猜真共假。叵耐醒时,抱影谁知也。幸有满墀明月洒,空帷一任兰膏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冬日里叨叨念念的情景,手中敲打着酒器,抛掷着美玉,点检着自己的诗囊,想要找出哪一天能与心中所爱的人相见。然而,心中又有些担忧,若真见面却无言以对,踏沙的时节,海浪声显得格外优雅。梦中美好的情景,生怕猜测真假;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所拥抱的影子,只有自己心里清楚。幸好夜晚的明月洒落满地,任凭空帷中兰香萦绕。
注释:
- 唾壶:古代用来盛放唾沫的器具,这里象征着饮酒。
- 玉斝:玉制的酒器,象征珍贵的饮品。
- 诗囊:装诗的袋子,指诗人的创作工具。
- 阿姐:指心爱的人或亲近的女性。
- 踏沙:走在沙滩上,象征轻松愉悦的时光。
- 兰膏灺:兰草的香气,形容清幽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滨是当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其作品多关注个人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此首诗作于冬季,诗人通过对冬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情感的追忆和对未来相逢的期待,寄托了对心中所爱之人的思念与情感纠葛。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 寄冬冬》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与孤独。开篇的“敲缺唾壶抛玉斝”便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诗人在酒桌上,似乎是为了寻求酒意而打破了沉默,流露出一种渴望交流的心情。接下来的“点检诗囊,底日寻阿姐”表达了诗人对与爱人相见的期待,然而“却恐相逢都作哑”又反映出内心的担忧,似乎对重逢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诗中“踏沙时节涛声雅”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优雅的氛围,犹如在海边漫步,听着波涛声,感受到自然的韵律,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而“梦好怕猜真共假”则反映出梦境与现实的模糊,表明诗人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对真假的困惑,极具哲理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和兰香的描绘,塑造了一种清幽、恬淡的氛围,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的追忆。这种情感的交织与反思,使得诗作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敲缺唾壶抛玉斝:酒器被敲打,象征将心中情感宣泄出来。
- 点检诗囊,底日寻阿姐:点检诗囊,反映诗人对创作的认真态度,同时暗示对爱人的思念。
- 却恐相逢都作哑:表达对重逢时可能的尴尬与无言。
- 踏沙时节涛声雅:描绘了一个优雅的环境,与内心的期待形成对比。
- 梦好怕猜真共假:梦境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之间的矛盾。
- 叵耐醒时,抱影谁知也:醒来后,孤独的思念与无奈感。
- 幸有满墀明月洒:明月洒在院子里,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空帷一任兰膏灺:兰香弥漫,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对爱人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唾壶”和“玉斝”比喻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拟人:将梦境与现实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使得情感表达更为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探讨了思念与孤独的主题,反映出对美好情感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独特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着希望与思念,月光洒满大地,带来宁静。
- 兰香: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纯洁,暗示了诗人对爱的追求。
- 海浪: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起伏,反映出诗人的内心起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唾壶”象征什么?
- A. 酒器
- B. 诗囊
- C. 思念
- D. 亲情
-
诗中提到的“阿姐”指的是?
- A. 朋友
- B. 家人
- C. 爱人
- D. 师长
-
诗中为何怕“梦好猜真共假”?
- A. 害怕梦境破灭
- B. 害怕失去爱人
- C. 害怕相逢无言
- D. 害怕孤独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词作常以细腻的情感与女性视角为主,与程滨的《蝶恋花》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
- 纳兰性德的作品则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程滨的思念主题相呼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创作与分析》
- 《古代诗词与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