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

时间: 2025-01-16 22:25:33

徵君祠庙碧山隈,僧舍中流面面开。

全楚客帆遮浦下,广陵涛色漫窗来。

曝鼋何事当牛触,养鹤翻劳刻石埋。

隔取深泥题不得,空持黄绢立磨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徵君祠庙碧山隈,
僧舍中流面面开。
全楚客帆遮浦下,
广陵涛色漫窗来。
曝鼋何事当牛触,
养鹤翻劳刻石埋。
隔取深泥题不得,
空持黄绢立磨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焦山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慨。诗中的祠庙坐落在碧山的隐秘处,僧舍旁的流水缓缓流淌,令人心旷神怡。来自全楚的客船在江面上行驶,广陵的涛声漫入窗前。诗人感叹,晒太阳的乌龟为何会被牛触碰,养鹤的辛劳是否只是为了刻石埋藏。面对深泥,诗人难以留下题词,只能手持黄绢在磨崖边静立。

注释

  • 徵君:指的是古代的祭祀对象,可能是指某位历史名人。
  • 碧山隈:碧绿的山隐秘处,形容环境幽静。
  • 僧舍:僧人的居所。
  • 全楚客帆:指的是来自楚地的旅客与帆船。
  • 广陵涛色:指广陵地区的波涛与颜色,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
  • 曝鼋:晒太阳的乌龟。
  • 养鹤:指饲养仙鹤,象征长寿与宁静。
  • 刻石埋:可能指的是在石头上刻字或铭文。
  • 黄绢:一种黄色的绢布,诗人用它作为记录的工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子长,号青藤,明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一生与世俗格格不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戏曲等。徐渭的诗风豪放,情感丰富,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焦山》创作于徐渭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焦山是徐渭的故乡,诗中充满了对家乡风光的赞美和对过往的思考。

诗歌鉴赏

徐渭的《焦山》以其清新的自然景色和深沉的哲理思考而著称。诗的开篇描绘了徵君祠庙的静谧与碧山的幽深,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顺着流水,诗人引入了来自全楚的客船,这不仅展现出焦山的地理位置,也让人感受到一种人文气息的交融。

在诗的中段,徐渭以“曝鼋何事当牛触”一语,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似乎在质问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而“养鹤翻劳刻石埋”则暗示了生活的辛劳与无奈,诗人感到在深泥中难以留下痕迹,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最后一句“空持黄绢立磨厓”,表现了诗人面对浩瀚自然的沉思,似乎在思考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徐渭对人生、自然、历史的独到见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徵君祠庙碧山隈:描绘了隐秘而美丽的庙宇环境,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2. 僧舍中流面面开:流水在僧舍旁流淌,生动地呈现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3. 全楚客帆遮浦下:通过描述客船的航行,体现出焦山作为交通要道的地理位置。
  4. 广陵涛色漫窗来:波涛声响入窗,给人一种心灵的共鸣与感受。
  5. 曝鼋何事当牛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哲理思考。
  6. 养鹤翻劳刻石埋:暗示生活的辛劳与追求,反映出人生的无奈与沉重。
  7. 隔取深泥题不得:象征人生的短暂与无力,无法留下自己的痕迹。
  8. 空持黄绢立磨厓:表现对自然的沉思,表达出诗人的孤独与哲理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曝鼋”和“养鹤”,通过动物的比喻传达生活的哲理。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自然景象如“碧山”、“波涛”等,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焦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及历史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山:象征宁静和隐秘,反映出自然的和谐美。
  • 流水:代表时间的流逝,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 客帆:寓意人生旅途的漂泊与探索。
  • 乌龟: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易逝。
  • :代表长寿和理想中的宁静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碧山隈”主要描绘的是哪个环境? A. 繁华都市
    B. 幽静山林
    C. 辽阔草原
    D. 深邃海洋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全楚客帆”指的是来自__的旅客。

  3. 判断题:诗中“空持黄绢立磨厓”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无奈。 (对/错)

答案

  1. B
  2. 楚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徐渭与王维的作品均描绘自然景色,但徐渭倾向于表现人生的哲理,而王维更加注重自然的静谧与和谐。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意象使用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取向,反映出各自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