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时间: 2025-01-04 08:04:59意思解释
摸鱼儿
作者: 张翥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正匆匆楚乡秋晚,孤鸿飞过南浦。
同来桃叶堪惆怅,一舸载春先去。愁绝处。
问那曲阑干,曾听人低语。今宵最苦。
向枫树溪桥,芦花野馆,剪烛卧听雨。
吴霜鬓,破帽西风怎护。丝丝都是离绪。
旧情顿冷新愁重,总付坠鞭词谱。君记取。
待雪夜相思乘兴柴冈路。唱予和汝。
要款段随车,轻盈唤酒,重为国香赋。
白话文翻译:
在这匆匆忙忙的楚乡秋天的傍晚,孤独的鸿雁飞过南浦。
桃叶在这里令人惆怅,船上载着春天先行离去。在这愁苦的时刻,
我问那曲阑干,曾否听见有人低语。今夜是最苦的。
在枫树旁的溪桥,野馆的芦花下,点亮蜡烛躺着听雨。
面对吴霜的白发,破旧的帽子在西风中如何保护我?
片片离绪如丝般缠绕。旧情已渐冷却,新愁又加重,
一切都化作我心中的诗句。你要记住,
待到雪夜相思时,我会兴致勃勃地走上柴冈路。
唱给你听,想要轻盈地呼唤酒,重为国赋诗。
注释:
- 楚乡: 指楚地,今湖北一带,秋晚指秋天的傍晚。
- 孤鸿: 孤独的鸿雁,象征孤独和离别。
- 桃叶: 桃树的叶子,常用以表达惆怅。
- 愁绝处: 愁苦到极点的地方。
- 曲阑干: 指曲折的栏杆。
- 吴霜: 指吴地的霜,形容头发变白。
- 旧情顿冷: 旧的感情一下子冷却。
- 新愁重: 新的忧愁又加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生于南宋末年,擅长词曲,作品情感细腻,擅用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秋天的楚地,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往昔情感的追忆,表现了人对离别的苦楚及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诗歌鉴赏:
《摸鱼儿》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和孤独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思恋。诗的开头以“正匆匆楚乡秋晚”引入,让人感受到秋季的萧瑟和急促感,孤鸿飞过南浦则进一步强调了孤独的主题。接下来的“同来桃叶堪惆怅”则将这种孤独与惆怅加深,桃叶的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春天的远去。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由旧情引发的新愁,随着季节的变迁,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发生了变化,旧情逐渐被新愁所取代。诗中“剪烛卧听雨”一句,营造了一种寂静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思索。
结尾部分“待雪夜相思乘兴柴冈路”则传递出一种期待与希望,仿佛在暗示即便愁苦依旧,但相思的力量依然能够带来欢愉。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令人对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纠葛产生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正匆匆楚乡秋晚:描绘了秋晚的匆忙与萧瑟。
- 孤鸿飞过南浦:象征孤独,强调离别的心情。
- 同来桃叶堪惆怅:桃叶的凋零引发对往昔的惆怅。
- 问那曲阑干,曾听人低语:通过问句表达对往事的追忆。
- 今宵最苦:直白地表达出今夜的苦楚。
- 向枫树溪桥,芦花野馆,剪烛卧听雨: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表现孤独中思考的状态。
- 吴霜鬓,破帽西风怎护:隐喻岁月无情,表露出对衰老的无奈。
- 丝丝都是离绪:形象地表现出离愁的缠绵。
- 旧情顿冷新愁重:阐明情感的转变与复杂。
- 总付坠鞭词谱:一切情感化为诗歌,表达情感的寄托。
- 君记取:叮嘱对方记住这份情感。
- 待雪夜相思乘兴柴冈路:表达期待重聚的美好愿望。
- 轻盈唤酒,重为国香赋:借酒抒情,表达对国家和往事的眷恋。
-
修辞手法:
- 比喻: 诗中用“桃叶”比喻往事,表现惆怅。
- 拟人: “剪烛卧听雨”赋予静物以情感。
- 对仗: 整体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离别、孤独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相思的期待,具有浓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孤鸿: 象征孤独与离别。
- 桃叶: 表达惆怅与时间的流逝。
- 枫树: 代表秋天的萧瑟。
- 蜡烛: 代表寂静之夜的思索。
- 雪夜: 象征相思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正匆匆楚乡秋晚”中的“匆匆”意思是?
- A. 轻松
- B. 忙碌
- C. 安静
- D. 快乐
-
“孤鸿飞过南浦”中的“孤鸿”象征什么?
- A. 幸福
- B. 离别
- C. 友谊
- D. 归来
-
诗中“剪烛卧听雨”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惆怅
- C. 忧伤
- D.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晏殊《蝶恋花》
诗词对比:
- 比较张翥的《摸鱼儿》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展现了离愁与思念,但张翥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文解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