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叹骷髅》
时间: 2025-01-19 14:43:09意思解释
摸鱼儿·叹骷髅
作者: 王哲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叹骷髅卧斯荒野。伶仃白骨潇洒。
不知何处游荡子,难辨女男真假。
抛弃也。是前世无修,只放猿儿傻。
今生堕下,被风吹雨日,更遭无绪牧童打。
余终待搜问因由,还有悲伤,那得谈话。
口衔泥土沙满眼,堪向此中凋谢。
长晓夜。算论秋冬年代,春和夏。
四时取寡。人家小大早悟,便休夸俏聘风雅。
白话文翻译:
我叹息骷髅卧在这荒野之中,孤零零的白骨显得潇洒自在。
不知哪里有游荡的人,难以分辨他们的性别真假。
这都是抛弃的结果,想必是前世没有修行,只留下傻得像猿儿的人。
今生堕落,遭受风雨的侵袭,更加遭到无所事事的牧童的嘲弄。
我终究想要寻找原因,还有那份悲伤,怎能与人谈话?
我的嘴里满是泥土,眼中满是沙尘,难以在这里凋谢。
长夜漫漫,算一算秋冬的岁月,春夏的变换,
四季总是少得可怜。人们早早醒悟,便不再炫耀那风雅的聘礼。
注释:
- 骷髅: 指死者的骨架,象征死亡和无常。
- 伶仃: 孤单、孤立无援。
- 游荡子: 指无所事事的人,常带有贬义。
- 抛弃: 放弃、遗弃。
- 风吹雨日: 指生活中的艰辛和困苦。
- 无绪: 无所事事,心中无所依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作品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而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百姓疾苦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骷髅的描绘,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诗歌鉴赏:
《摸鱼儿·叹骷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骷髅的描绘,揭示了生与死、存在与虚无的深刻主题。骷髅的孤寂和白骨的潇洒,象征着人类最终的归宿,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诗人通过“游荡子”的意象,反映出对现代社会人们迷失自我的担忧,表达了对人性和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
从“抛弃也”到“今生堕下”,诗人展示了因果法则的无情,前世的无修导致今生的困境,反映出一种宿命论的观念。而“口衔泥土沙满眼”的描写,则生动地呈现了生活的艰难与无奈,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力感。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深邃,构筑出一种沉重而又清醒的氛围,促使读者反思自己的生命状态与价值观,展现了元代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叹骷髅卧斯荒野”:表达对骷髅孤独状态的感叹。
- “伶仃白骨潇洒”:白骨的潇洒与其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不知何处游荡子”:对无所事事者的困惑与不满。
- “难辨女男真假”:生活中真假难辨,真相模糊。
- “抛弃也”:阐述前世的抛弃造成今生的困境。
- “今生堕下”:今生的堕落与前世的因果关系。
- “风吹雨日”:象征人生的艰辛与不易。
- “无绪牧童打”:无所事事的牧童带来的嘲弄与讽刺。
- “余终待搜问因由”:希望了解人生的原因与意义。
- “口衔泥土沙满眼”:现实的困苦与无奈。
- “四时取寡”:对四季变换与人生短暂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 骷髅象征死亡,暗喻人生的无常。
- 拟人: 描绘骷髅的状态,增强诗歌的情感色彩。
- 对仗: 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生命的无常、宿命与人性,对现实的困境表现出深刻的思考与无奈,呼唤人们对生命意义的反思。
意象分析:
- 骷髅: 死亡的象征,传达生死无常的主题。
- 白骨: 代表生命的终结,激发对生命的思考。
- 游荡子: 暗示现代生活中的迷失与困惑。
- 风雨: 生活中的艰辛与挑战,象征人生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骷髅”象征什么?
- A) 生命
- B) 死亡
- C) 爱情
- D) 自然
-
“不知何处游荡子”中“游荡子”是指什么?
- A) 有所作为的人
- B) 无所事事的人
- C) 孤独的人
- D) 追求梦想的人
-
诗中提到的“口衔泥土沙满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与困苦
- C) 期待
- D) 愤怒
答案:
- B) 死亡
- B) 无所事事的人
- B) 无奈与困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幽州台歌》 - 陈子昂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王哲《摸鱼儿·叹骷髅》与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人生的短暂与无常,王哲的表现更为直白而沉重,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索。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的艺术风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