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枇杷》
时间: 2025-01-19 14:55: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儿·枇杷
作者:杨芳灿(清代)
傍墙根筛烟漏月,浓阴一簇如画。
蜡珠密向枝头缀,压得翠梢低亚。
梅雨洒。也染就娇黄软绉宫罗帕。
林莺娅奼。纵香梦惊回,金丸在手,争忍便抛打。
誇珍品,只有江南亭榭。
离离子熟长夏。相如错认秦中树,赋笔空劳摹写。
纤露下。爱摘向雕盘俊味甘于蔗。
閒情又惹。记端正窥人,当风鄣袖,花底小门罅。
白话文翻译
在墙根筛落的烟雾中,月光透出,浓密的阴影像画一样聚成一团。
蜡珠般的果实密密麻麻挂在枝头,压得翠绿的树梢低垂。
梅雨洒落,黄软的果实也被染成了娇美的颜色,像宫中的绉帕。
林中的黄莺婉转歌唱。纵使香梦惊醒,手中金丸在握,怎忍心轻易抛弃。
夸赞珍品,只有江南的亭榭最美。
离离的枇杷果熟透在长夏中。相如错把秦中的树木当作枇杷树,白白耗费笔墨描写。
纤细的露珠落下,爱摘的向雕花盘中放入,滋味甘甜如甘蔗。
悠闲的情怀又被唤醒,记得端正地窥视他人,在风中掩袖,花底的小门缝。
注释
- 筛烟漏月:形容月光透过烟雾洒落的景象。
- 浓阴:指浓密的阴影,给人一种幽静之感。
- 蜡珠:比喻枇杷果实的形状和光泽。
- 梅雨洒:指梅雨季节的雨水,润泽万物。
- 娇黄软绉宫罗帕:形容枇杷的颜色柔和,像宫廷中的绉帕。
- 林莺娅奼:形容林中黄莺的歌声婉转动听。
- 金丸:比喻果实,形容其珍贵。
- 离离子:指枇杷果实,形容其丰硕的样子。
- 相如:指汉代的辞赋家司马相如,暗指文学创作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芳灿,清代诗人,生平不详,名声较小,但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江南的长夏时节,诗人通过描写枇杷的生长与成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闲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摸鱼儿·枇杷》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灵动的诗,诗中描绘了盛夏时节枇杷果实成熟的景象。开篇以“傍墙根筛烟漏月”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氛围,接着通过浓阴、蜡珠等意象,细腻地刻画出枇杷果实的丰盈与娇美。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深厚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在语言上,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枇杷的描写生动形象,仿佛让人感受到果实的饱满与香甜。尤其是“爱摘向雕盘俊味甘于蔗”,不仅表达了对美味的渴望,也传递出一种享受生活的悠闲情怀。整首诗在细腻与灵动中展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令人沉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傍墙根筛烟漏月:墙根的烟雾洒落,月光透过,营造出一个宁静的夜晚。
- 浓阴一簇如画:浓密的阴影如画般美丽,暗示着自然的美好。
- 蜡珠密向枝头缀:果实像蜡珠一样密密麻麻挂在树枝上。
- 压得翠梢低亚:果实的重量压得树梢低垂,显示出丰收的景象。
- 梅雨洒:梅雨滋润万物,使得果实更加娇美。
- 也染就娇黄软绉宫罗帕:果实的颜色柔和,犹如宫中绉帕,形象生动。
- 林莺娅奼:林中的黄莺歌唱,增添了生机。
- 纵香梦惊回:即使香梦被惊醒,仍在手握金丸的愉悦中。
- 誇珍品,只有江南亭榭:赞美江南的美景,暗示对文化的珍视。
- 离离子熟长夏:枇杷果实成熟,象征着丰收的季节。
- 相如错认秦中树:借用历史典故,感叹文学创作的艰辛。
- 纤露下:露珠落下,象征清新。
- 爱摘向雕盘俊味甘于蔗:表达对美味的渴望与享受。
- 閒情又惹:悠闲的心情被唤醒。
- 记端正窥人:回忆中小心窥视他人,增添了一丝幽默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蜡珠密向枝头缀”,形象化果实的状态。
- 拟人:如“纵香梦惊回”,赋予梦境以情感。
- 对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享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展现了优雅的生活情趣。
意象分析
- 墙根:象征着自然的归属感,暗示着生活的根基。
- 枇杷:象征着丰收与甜蜜,代表了生活的美好。
- 梅雨:象征着滋润与生机,连接了生命的更新。
- 林莺:代表青春与活力,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蜡珠”是指什么?
A. 蜡烛
B. 枇杷果实
C. 珍珠
D. 糖果 -
填空题:诗中描述的“梅雨洒”后,果实被染成了__的颜色。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金丸在手”是指手中握着珍贵的果实。
A. 对
B. 错
答案:
- B
- 娇黄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枇杷》:陆游的《枇杷》也有类似的描写,可以比较其意象与情感。
- 《春日偶成》:朱熹的《春日偶成》同样展现了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杨芳灿 vs. 陆游:杨芳灿的《摸鱼儿·枇杷》与陆游的《枇杷》在描写手法与情感基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杨芳灿更注重氛围的渲染,而陆游则更强调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胡适《清代诗歌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鉴赏技巧》
以上是对《摸鱼儿·枇杷》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美妙之处。